台灣電腦業者近來接二連三受到專利侵權訴訟困擾,廠商在景氣低迷、獲利下滑的低氣壓中,又得面對支付鉅額權利金的壓力,真是情何以堪!其實對於以知識技術為關鍵的資訊產業,專利不僅僅是一種法律上的名詞,更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阻隔對手的「神兵利器」,根據資策會科技法律中心專利情報組組長袁建中估算,台灣電腦產業2000年單是支付權利金就高達444億元新台幣,足以再成立另一家速博(新世紀資通)固網。台灣廠商專利觀念長期漠視
鑑於台灣高科技產業普遍漠視專利管理的重要性,資策會科法中心特別在2000年底成立「e-Patents技術聯盟」,致力於推廣專利認知到企業界,而自今年初以來一連串的侵權訴訟爭議,讓台灣廠商背負相當大的壓力,因此為了幫助台灣廠商因應訴訟爭端,特別在今日舉辦「企業經營專利及談判訴訟策略國際研討會」,參加的廠商相當踴躍,幾乎將會場擠爆,可見台灣廠商已逐漸重視專利權問題。
資策會科法中心主任周天表示,台灣的「專利危機」已經到了不能不重視的程度,根本的問題在於企業長期不重視專利權的管理,上至老闆、下至員工都沒有專利管理的觀念,當然這同時也是台灣專利人才不足所反映出來的現象。
周天表示,台灣資訊產業的市場在全世界,廠商要獲取利潤,國際化是一定要走的路,但是國際化卻不免會面對當地專利權的問題,由於全球資訊產業競爭越趨激烈,國外廠商以其技術優勢,勢必對於具有威脅性的其他業者採取專利手段,因此台灣廠商一定要重視專利管理的問題。沒有專利籌碼將淪為待宰「肥羊」
年初以來,台灣的電腦產業不斷受到侵權控告,其中最引起注目的是,今年2月由英商Elonex在美國控告台灣13家監視器廠商侵害其省電裝置專利的案件,袁建中表示,台灣監視器產業雖佔有全世界一半以上市場,但在專利的籌碼上卻相當缺乏,因此當Elonex看準台灣這隻「肥羊」,一狀告上法院,台灣業者也只能乖乖付錢了事。
根據和解條件,Elonex要求每台出貨的監視器都必須支付1.5美元的權利金,估計台灣業者一年約損失新台幣30億元之譜,這13家廠商包括明碁電通、源興、美齊、誠洲、台達電等知名大廠,袁建中表示,辛苦經營的成果卻拿來支付數額如此龐大的權利金,台灣企業在專利管理上的問題,真的不能再漠視下去了!
袁建中表示,最容易被列為追索專利權利金的廠商具有幾項特徵,首先市場佔有率要高,如此才有油水可刮,再者這些廠商通常跟隨主流技術,因此「中槍」機率也高,最慘的是沒有累積足夠的專利籌碼,為讓企業繼續生存,只好任人宰割。產業外移前先進行專利佈局
袁建中表示,台灣專利呈現集中化的現象,據統計,2000年國內的新專利約有56%由新竹科學園區廠商所有,顯示台灣大部分的產業對於專利的敏感度不足,經營專利能力低落,且普遍缺乏專利談判與訴訟經驗,這也是造成台灣產業近乎「專利弱勢」的原因。
在知識經濟時代,以技術優勢打擊製造優勢可以說是相當普遍的競爭手法,袁建中認為,台灣要避免受制於人,短期可先從加強談判的策略著手,長期來看,投注資金研發優勢技術則是必經之路,而做好專利的管理則是為技術「守門」的工作,在累積足夠的專利籌碼後,就有本錢與國際大廠進行交叉授權,以少量成本換取技術。
台灣資訊製造業在全球競爭下,紛紛向外尋找便宜勞動力,袁建中也提醒外移的產業必須在專利上「下功夫」,他以Epson、Motorola、飛利浦等大廠在中國大陸的投資模式為例,指出「產業外移、專利先行」的作法非常值得台灣廠商學習,在進入一個市場前,先將專利抓好,既可以安心生產,又可以阻隔競爭對手,企業才能在穩定的基礎上發展。
熱門新聞
2025-02-05
2025-01-31
2025-01-30
2025-02-03
2025-02-03
2025-02-05
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