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與新聞事件無關。

在歷經了2018年的風雨之後,臉書(Facebook)創辦人暨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依舊在今年初公布了他對自己的期許,指出他不再只忙於滿足自己的需求,而將開始與專家及社群對話,釐清技術在未來社會所扮演的角色、機會、挑戰,或是所引發的焦慮。

隨著臉書成為全球最大的社群網站,凝聚全球23億名網路使用者,臉書對社會的責任亦愈發重大,而這樣的責任也讓祖克柏不得不重新調整「自我期許」的順位。

從祖克柏每年發表的新希望很容易看到他的轉變,2009年他希望自己可以每天打領帶,2010年他的願望是學中文,2011年是只吃自己宰殺的動物,2012年是每天都寫程式,2013年為每天與臉書以外的人打交道,2014年是每天都寫一則感謝函,2015年是兩周讀一本新書,2016年是撰寫人工智慧管家,2017年為全美走透透,一直到去年,祖克柏的新希望是整頓臉書,讓自己的挑戰與臉書有更清楚的結合。

而今年的祖克柏則說,去年他幾乎花有所有的時間在解決臉書上有關選擇、言論、隱私及福址的問題,這些複雜的問題已讓臉書與以往不同,也會成為臉書未來幾年所專注的問題。

因此,今年他對自己的挑戰是針對技術在社會上的角色舉辦一系列的公開討論,從技術的機會、挑戰、希望與所引發的焦慮等,每隔幾周他就會與不同領域的專家及社群透過臉書或Instagram平台進行公開討論。

祖克柏想釐清的是人們想要的科技是讓更多的人發聲,或是藉由傳統的守門員機制來控制意見的表達?是否應該利用加密或其它手段來分散權力,以讓人們握有更多權力?網路在強化社會結構上能夠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如何建立一個協助解決全球問題的合作機制?如何建立一個能創造更多工作機會的技術,而不僅是透過AI來自動化人們所從事的工作?後智慧型手機時代該有的模貌是什麼?以及如何在不同的領域應用科學與技術的進步等。

祖克柏也說,他是個工程師,過去所做的都是實現自己的想法,並希望這些想法能自我表達,然而,這些已無法滿足現在的臉書,他將讓自己跨出舒適圈並在未來參與更多的討論或辯論,以決定臉書的取捨及未來的發展。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