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動機車的市場競爭上,機車大廠光陽又多了一張王牌,周一光陽和工研院簽署合作,獲得工研院的電源管理專利加持,以提高預測電池剩餘電量的精準度,讓消費者騎電動車不再怕半路沒電。

相較於傳統油車的穩定性及地點密集的加油站,目前消費者轉換至電動車的最大疑慮,是擔心騎乘電動機車時因為電力不足,缺乏充電或附近換電站下求助無門。而為了降低消費者的疑慮,光陽和工研院技術合作,工研院將材料與化工研究所的電源管理相關專利技術供光陽使用。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智慧電池系統及應用研究室研究主任孫建中表示,現今電動車顯示的電池剩餘電量和手機相似,會以格數或是百分比顯示剩餘的電力,若以5格代表剩餘電力,如果剩餘兩格,騎士並不會知道是剩21%或是39%,誤差相當大,若是以百分比顯示電力,新的電動機車和騎了兩年的電動機車,若充滿電都是顯示100%,但消費者騎乘時會明顯感受到兩者的續航力不同,這是因為電池劣化的關係。

為了改善電池的電源管理,工研院和光陽合作,結合AI技術優化電動車電池的電源管理,提高剩餘電力可騎乘里程數的精準度至5%的誤差,讓消費者不再擔心騎車的過程可能沒電。

孫建中指出,電池材料的特性,在寒冷的地區不容易放電,而在較熱的環境下又會容易放電導致過熱,因此管理電池出力是做好電池電源管理的關鍵,而工研院結合AI技術,依據電池使用當下的電壓、溫度及電流等測量數據,還有使用者的用車習慣,動態調整剩餘電力所能騎剩的里程數,將誤差降到5%以內,讓消費者能夠放心騎乘電動車。

以剩餘25公里為例,前面的20公里是依電池目前使用狀況、車輛行駛速度計算出的預測里程數,後面5公里為限速里程,開始限制車輛的速度,避免電動機車半途沒電的窘境。並儘量確保剩餘里程維持在25公里,如果車輛開始加速或是上坡,系統便會重新計算,縮短剩餘里程數。

光陽工業總經理王定義表示,去年光陽發表了兩款Ionex電動機車及能源網路,三年內將陸續發表10款電動機車,涵蓋高、低輸出功率的不同機型,滿足不同機車族群的使用需求,在能源網部份,現在已有278處換電站,今年將會擴大至1500到2000個站點,雖然增加換電站,但光陽在電動機車上的策略仍以充電為主,換電為輔。獲得工研院的專利加持後,光陽預計在年底可能就會看到相關產品問世。

光陽和工研院現場展示採用電源管理技術的電動機車儀表板,儀表板的左方顯示目前電池的可輸出功率、馬達出力狀況及時速,右側則顯示本次充電預估可行駛里程、已行駛里程、在特定功率下的剩餘限速里程。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