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PC成長不景氣,裁員、撤廠的風聲不斷,雖然撤廠對台灣廠商訂單機會大增,但是換掉PC外裝的國際廠商,卻看準IA的商機大力投入,對台商的IA之路形成障礙。
窮於爭取外商訂單的台灣廠商,自然伸手擁抱來自外商的PC訂單,包括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與低階的伺服器,但是另外一頭,卻需要應付進入IA領域之後的外商品牌。PC利潤不佳,國際大廠PC撤廠轉向IA
根據市場調查機構IDC指出,今年PC的成長率可維持在16.6%的成長,較2000年18.8%的成長還低,據多家廠商的預估顯示,2001年的PC成長可能僅能維持在10%左右的成長,隨著PC成長不如預期,日前包括戴爾、康柏等國際廠商,皆紛紛裁員因應景氣。
國際大PC大廠裁員,在台灣被解讀成本土代工訂單的機會大增,如果根據以往的生產代工關係來看,本土廠商確實有可能持續接到大廠所釋放的訂單,當本土廠商還沉浸在訂單湧至之時,市場上卻流傳著另一種聲音,認為利潤不高的產業才淪得到台商分杯羹。
以NEC來說,撤回上海的PC廠,並不代表廠房完全不營運,根據華宇董事長李森田的說法,NEC是轉往IA領域發展,雖然NEC的主機板、伺服器、筆記型電腦等代工訂單馬上隨之而至,但是長久之後,台灣廠商還是必須在IA市場上跟國際大廠正面接觸。PC合作代工製造,IA場上仍面對面競爭
一向在亞太區PC市場具有高度品牌的宏碁,佈局IA的動作由來已久,該公司品牌營運副總經理翁建仁表示,宏碁在PDA產品的腳步確實慢上許多,如果今年Q3能夠順利量產,在時程上也落後外商品牌的Palm近三年,在各地的市場上更是需要費力推展新品。
目前不論是Palm OS、Win CE雙手策略的宏碁,或是研擬採用Linux或Win CE平台的華碩,皆面臨到以量大爭取國際平台授權的命運,以「市場銷售數量」來看,勢必要走出狹小的台灣市場與國際IA品牌競爭,但背後卻又必須擔心因為競爭過度而遭受PC抽單。
國際廠商將利潤不佳的PC紛紛下單來台,台商則是敞開大門迎接,對於量大的產品線,負責代工製造的廠商口徑相當一致:「移到中國」,至於高階、利潤較高的IA、伺服器,同樣也有志一同的「根留台灣」,在追求利潤的路上,形成原廠到台灣再到中國的動線。IA生產比重仍低,短期內扮演練兵性質
大步跨足IA領域的大眾,2000年所佔的比重為5%,今年可望挑戰20-30%,該公司總經理許健表示,IA比重能夠提升的原因,主要在於產品與市場趨近成熟,高價機種的Aqua將以歐洲地區為主要市場。大眾近3成的IA比重,幾可說是台灣廠商最高的比重。
除了大眾集團,本土宏碁、神達等也積極轉向IA發展,預估今年比重將在10-15%左右。至於華宇、華碩、微星等台灣廠商,今年IA比重仍在1成以下,李森田認為,IA現階段不能拿來當做獲利的主要項目,但基於未來的發展,目前跨入IA較屬於練兵性質。
熱門新聞
2025-02-05
2025-01-31
2025-01-30
2025-02-03
2025-02-05
2025-02-03
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