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壽數位應用發展部副總經理宋健榮。(攝影/李靜宜)

不只銀行業,臺灣保險業也開始加快速度,要跟上這股科技應用的熱潮。中國人壽在臺灣IBM新春記者會上,揭露了他們在保險科技(InsurTech)的進程與未來布局。

如何讓保險的行銷更為精準?中國人壽數位應用發展部副總經理宋健榮,揭露了中國人壽的AI應用。他表示,過去,中國人壽的貼標作業,得透過有經驗的大量人力,針對客戶的基本資訊,例如性別、職業等進行區隔。

但是,透過AI,可以做到比較複雜的計算,可以針對某些客戶群貼標,例如,某些客戶群需要美金的資產。宋健榮說,這對客戶來說,就是一種標籤,當把標籤提供給中國人壽各個業務單位時,他們就能夠很快掌握客戶的屬性與需求,更快速地在銷售通路提供更精準的保險產品給客戶。提升貼標人員的工作效率,這是應用AI後,最大的區別,也是我們的主要目的,他強調。

宋健榮透露,中國人壽藉由AI貼標專案,建立了一個主要的標籤庫,但這個標籤庫不是傳統型的資料庫,而是打造了一個具擴充性、延展性的資料庫,可容納不同資料的種類也相對較多。宋健榮表示,中國人壽要先為長遠的規畫打下基礎。因為,一旦標籤庫建立起來之後,中國人壽希望不只是行銷而已,還要在保險的過程中,每一步都可以運用到標籤,包括了到保險公司運作的流程。

他也提到,貼標的工作,是交由中國人壽數位應用發展部所培養的資料科學家來執行,他們也會把整個公司的標籤庫進行集中管理。而中國人壽貼標的大數據來源,包括舊資料與新資料,更要整合線上與線下,宋健榮指出,舊資料包括來自現有保險系統的資訊,同時,也會開發通路去搜集新資料,包括了網路投保、客服的資料,都要往內搜集。

宋健榮表示,中國人壽的AI貼標,會在今年第2季發布,約莫5月或6月,現在已經在基本的名單開始試跑,基本的名單標籤之後才能做組合,接下來才能有更精準的保險產品行銷。

保險科技要邁開腳步,中國人壽積極參與生物身份識別與保險區塊鏈聯盟平臺

其實在臺灣,相較於金融科技發展較早,保險科技直到今年,才由金管會承諾會大力推動發展。金管會規畫,除了透過修正保險法,來推動建置保險聯合資訊中心之外,也要求產險與壽險公會,研議將生物科技導入身分驗證機制的作法,讓消費者在網路投保時能更便利。

宋健榮提到,過去,因為保險流程相對較為繁複,還有法規上的要求與規範,所以尚未有生物科技導入身分驗證機制的應用,如今金管會朝這方向走,中國人壽也會率先呼應主管機關的想法,來做生物識別導入的實驗與試行,希望站在便民的角度來設計這套作法。

不只如此,壽險公會計畫建置的保險區塊鏈聯盟平臺,中國人壽也是此系統建置完成後,首批將進行概念性驗證的壽險公司,要驗證保險聯盟區塊鏈技術、資料安全性、PDF簽驗章、保單存摺、保單資料上區塊鏈的可行性。

未來,若平臺順利推出,各家壽險業者的資訊將整合為共享平臺,讓保戶的保單電子化,並能透過此平臺的保單存摺帳戶,看到自己在各家保險公司的保單內容,讓保戶能更為方便管理及了解保障理賠等條款資訊。

除了這些,中國人壽也評估把AI導入法遵科技(RegTech),宋健榮表示,公司治理的要求越趨嚴格,很多法律不斷在變動,中國人壽可能會研發AI的模組來應用,透過AI來做這部分的過濾與控制,已利合規。

此外,中國人壽也在2017年導入,並在2018年全面讓業務員開始使用行動投保工具「i-Agent 」App,讓業務員只要帶著行動裝置,就能使用系統裡的客戶名單與資料。宋健榮提到,中國人壽的1萬位業務部門成員,已經有9成使用這項工具。而中國人壽開發此工具的目的,就是要以輔助的角度,增加業務員的產能,而且要量化其效益。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