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home
「全球數位轉型浪潮,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走進了開始需要重視大規模數位化的成熟期。」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傑出研究副總裁Andy Rowsell-Jones強調。他是Gartner負責CIO管理策略研究的資深主管,更是Gartner每年全球CIO大調查小組成員。
Gartner去年調查了全球89國3,102位CIO,其中有671位來自亞太,包括30多家臺灣金融、高科技和政府機關的IT主管。
Gartner將企業數位轉型的發展階段,分為5級,除了沒有推動轉型者以外,從低到高,分為需求階段、設計規畫階段、推動執行期、擴大規模期(Scaling)以及數位化程度最高的收穫與精煉階段(Harvesting/Refining),尤其是進入了最後一個階段的企業,不是開始享受轉型果實,就是準備再進一步將現有的數位化成果精緻化,追求更進階或更深入的數位化發展。前三階段是推廣期,後兩個階段才是企業數位轉型成功後的成熟期。
根據Gartner最新全球CIO大調查結果,2018年進入了數位成熟期的全球企業比例只有17%。但是到了2019年,預估將有20%的企業進入擴大規模階段,而進入收穫精煉者的比例也大幅度增加到了13%,兩者合計,在2019年進入數位成熟期的全球企業達到了33%。
Andy Rowsell-Jones指出:「這個數據反映出,2019年,企業數位成熟度到了轉捩點,開始要邁入新的階段。」而且不只全球企業的發展是如此,他強調,亞太地區企業也同樣進入了數位成熟度的轉捩點,進入成熟期的比例,從2018年的19%,在2019年同樣增加超過了3成,達到31%。
讓這麼多企業更快轉型數位化的關鍵,Andy Rowsell-Jones指出,是來自消費者的需求,尤其是對不少企業而言,消費需求已經改變了企業所面臨的商業模式。「企業要面對數位化帶來的新商業模式變革,企業數位轉型策略得開始採取不一樣的新作法。」
他強調,新的數位轉型策略要以顧客為中心,不論是哪一個產業都是如此,尤其是要促進更多顧客的參與。他從調查數據來看,數位轉型成果優異的企業中,多數會想辦法簡化顧客參與門檻、簡化顧客回饋門檻、透過數位化來降低後端服務成本、也善用數位化來優化個人化服務。
但要因應以顧客為中心的新數位商業模式挑戰,Andy Rowsell-Jones建議,企業必須改變過去的數位創新作法,要從專案創新模式(Project),走向產品發展模式(Product)。
他解釋,企業在數位轉型初期,會以專案形式來推動各種數位創新,或像設立創新實驗室,來嘗試一些新的服務或商業模式。但是,「企業必須讓這樣的數位創新持續不斷,尤其要建立一套能夠大規模創新的作法,」他強調,實驗室的創新模式,就像是私家廚房,可以自己練手,嘗試幾道創意料理,但是要擴大創新的影響力,就要讓這樣的創意料理生產過程,變成一種數位工廠式的生產流程,就像打造一個數位創新的中央廚房一樣,可以持續、大量地供應各種新餐點。
信義企業集團資訊長蔡祈岩指出,企業往往高估了數位轉型的短期效果,但也大大低估了數位轉型的長期潛力,10年後真的會不一樣。 |
「這樣的數位工廠,要從業務來決定科技的採用,全力確保隨時以顧客為中心,並從產品角度來管理資源,要講究業務和商業模式的變革。」他建議:「從專案走向產品,就像大型科技公司那樣,將數位服務視為產品來經營,才能讓擴大數位服務的規模,這正是企業數位成熟度的第四階段目標。」
不過,要進行這樣的數位轉型戰略調整,除了建立有能力數位創新的IT團隊外,信義企業集團資訊長蔡祈岩提出3個建議,第一要培養企業數位素養,可藉助大量案例來學習,尤其要培養企業高層、各單位事業主管或業務負責人的數位素養,因為他們是業務的所有人,也是最具備企業業務力的一群,當他們有足夠數位素養後,很容易可以找出更多數位創新的機會,再由IT支援技術,「企業既有業務力和技術力兩者合作,可以發揮乘法的效力。」
第二是進行各部門內部創新實驗,培養數位創新的PM(產品經理),同樣由IT支援開發,透過部門內部評選,針對痛點、可行性高的需求可找出不少創新應用。第三步則要擴大到跨部門創新競賽,尤其得嚴格要求組成跨部門團隊,同樣由IT支援開發,可舉辦如全公司規模的黑客松競賽,來尋找新機會。
蔡祈岩認為,企業往往高估了數位轉型的短期效果,但是也大大低估了數位轉型的長期潛力,唯有真正落實地推動,10年後,真的會有不一樣的影響。
熱門新聞
2025-01-06
2025-01-06
2025-01-06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