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電網路主導,集合台灣10餘家廠商組成的數位通國際(eASPNet),有意與美國全方位服務供應商(FSP)StorageAccess合作,轉進儲存服務供應商(SSP),不過目前尚未做出最後的決定。StorageAccess將登台,擬由IDC打響第一砲

在美國將自身定位為全方位服務供應商(FSP)的StorageAccess,主要的核心能力在於建構全球性的網路,提供ASP、ISP跨足儲存領域,除了提供服務業者或企業直接由網路擷取資料、儲存資料外,StorageAccess的架構也可透過手機、呼叫器與PDA進行網路儲存。

原定在二月登台的StorageAccess,有意在台尋找IDC合作廠商後,再登台成立分公司,日前已與台灣多家IDC進行接觸,而近期更與數位通國際密切洽談中。不過這種來自國外成功的模式,通常是所費不貲的,根據業界人士透露,StorageAccess希望藉由數位通一舉登台搶灘,不過數位通方面則是希望招攬StorageAccess進駐投資,共同經營台灣的SSP事業。

這種模式相當類似去年底由康柏、精業、新光等公司組成的總理電子服務,引進美國Storage Provider Inc的成功經驗,業界預估,StorageAccess的登台策略,應與Storage Provider類似。
SSP,將數位資料的儲存轉為定額定量的支出

數據中心(IDC)的加值服務,一向被視為重要的獲利來源之一,隨著網路的應用越來越多,轉進儲存服務供應商(SSP)的潮流也更為強勁,在業者眼中被看做是IDC的下一步。

本身擁有網路建構經驗的數位通(主要來自於北電網路),期望藉由導入SSP,使整體的營運更完整,根據美國SSP的運作,是將儲存看做公用資源(Utility Resource),企業可以採用集中在SSP的容量進行儲存,再由SSP業者向企業或IDC按月按量(GB或MB)收費。

總理電子服務營運長高偉鑫表示,企業中購置的儲存設備中,僅有58%實際的被利用,而SSP便是將其餘的42%整合,成為共用、機動性配置的解決方案,透過按月按量的計費方式,將儲存設備的採購成本轉化為每月的固定支出。IDC轉型SSP運作未明,生存模式有待摸索

對於SSP與IDC運作的差異,EMC大中國區產品行銷經理杜國強下了一個註解,「如果IDC是將各個企業的伺服器集結成為農莊(Farm),那麼SSP就是將儲存產品集中,成為一個儲存農莊(Storage Farm),再將農莊中的儲存空間,依據每月固定的容量租給企業或IDC」。

因此,本身具備外包企業資訊色彩的IDC,為了提供加值服務,也將儲存發展視為下一階段的佈局。目前宏碁集團旗下的安碁,已確定選用新碁與EMC兩家的儲存產品,並且規劃SSP營運模式,不過之前為安碁進行風險規劃的HP與鎩羽而歸的IBM,則是口徑相當一致:「再過一段時間,安碁的儲存服務發展將會出現變化」。顯然三方正在協調其他的合作。

市場上更傳出,IDC由於燒錢過快,為了尋求資金奧援,甚至向原廠、解決方案供應商招手,希望不僅提供SSP服務,同時也參與經營、分擔風險,但這方面並未獲得原廠的認同。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