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集中日本11家工廠所成立的EMCS股份有限公司,今日(5/31)動員60餘位採購相關人員及500多件零件樣本來台,將對台灣200多家廠商釋出3,500萬台的零組件訂單。
這項由SONY EMCS國際採購處主導的零組件採購,是SONY首次在全球大規模的採購,秉持「台灣研發、中國製造、日本組裝」的模式,與台灣具備模組化能力的廠商攜手合作。因應採購到物流的速度,整合資源開設EMCS
SONY EMCS公司社長菅野二二夫表示,SONY總部為了因應材料、採購到物流的全球化產業速度變遷,因此將日本國內11家工廠整合,保留既有的設計規劃與行銷體系,大量釋出產品設計、製造與服務等,打破以往垂直分工的運作,長期看來,會呈現出「微笑曲線」。
SONY來台採購的原因,是為了因應全球化的速度之爭,但卻不同於歐美的代工模式。歐美代工將整機交付代工廠,再由代工廠採購上游零組件;但EMCS卻直接採購零組件,除了可以加速競爭,提升台商的提升台商的附加價值外,還可對台灣的零組件出口做出貢獻。
EMCS在今年4月1日成立,資本額為59億6100萬日圓,11座工廠加總超過1萬位員工、120萬平方公尺的土地,目前規畫在日本以外,於美國、歐洲、亞太區成立EMCS分部,將地區內工廠加以整合,全球約有70餘座工廠,而統一的國際採購(IPO)仍在日本手中。去年在台採購550億日元,今年估計成長1成
SONY EMCS國際採購處執行長青沼行雄表示,去年SONY在台IT的採購約300億日圓(合3億美元),如果再加進AV(Audio與Video),全年採購上看500億日圓(約合5億美元),對於此次登台,EMCS不做預設性評估,只擔心台商無法負荷3,500萬台的零組件採購量。
外商對台的採購一向是國內產業相當關心的問題,根據資策會(MIC)保守預估,今年SONY EMCS的採購金額應會成長10%,全年金額上看550億日圓(5.5億美元),雖然與去年第一大採購外商康柏的97億美元相距甚遠,但實際下單要到7月中旬,採購的成長自然有限。
青沼行雄也指出,在統整日本11家工廠的需求後,每年約需要3,500萬台的零組件,平均一家工廠每年就需要300萬台,每個月需求量為25萬台,台商是否具備充分供應的能力,是較值得思考的議題,站在EMCS的立場,希望扶植一家廠商各擁有一項特色的合作廠商。訂單將在7月抵台,包含成品、設備與半導體
今日開始維期一天半的商談會,如果廠商洽談順利,一周內將向總部提報估價單,經過日本方面評估後,一周內告知是否有合作的可能,一旦被告知,廠商必須在兩週內提出樣本送往日本,將過日本進行組裝測試後,四週內再將測試結果予以告知,之後便可進入量產。
根據青沼行雄預估,最快可以對台投下訂單的時間,預估在7月中旬,而這其間包括了35項零組件產品,希望可以建立由供應商到事業伙伴的合作效應,另外,由於這一次來台的多半是樣品,因此也希望在台灣尋找具備零組件模組化、組合各項元件能力的企畫型廠商。
熱門新聞
2025-02-08
2025-02-12
2025-02-11
2025-02-10
2025-02-10
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