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表示,12吋晶圓已經成為未來製程趨勢,不過由於12晶圓設備相當昂貴,在景氣持續低迷的狀況下,半導體設備商勢必受到降價壓力,以鴻海的技術及大量生產的成本控制經驗,若投入半導體設備製造,將相當具有競爭力。鴻海今年營收將突破1000億元新台幣
電腦零組件大廠鴻海今天召開股東會,平時不接受採訪的郭台銘,一年幾乎只有此時才主動對媒體發言,因此吸引大批媒體記者前往,他表示,預估今年鴻海單月將維持在新台幣100億元以上,甚至可向150-200億元挑戰,單月營收可望超越台積電,成為全球最大的零組件廠商。
今年以來景氣不佳,但鴻海卻「逆勢」表現亮麗,單是今年前4個月就已累計營收達新台幣500億元以上,以普遍認為第三、四季半導體景氣將逐步回升的趨勢來看,鴻海今年可望挑戰1500-2000億元的目標,遠遠超越鴻海今年略顯「保守」的1000億元營收預估預估值。
看好鴻海的經營實力,郭台銘自信滿滿地指出,今年營收一定會突破千億元,若不到1000億元,他將向當股東面下跪。
郭台銘指第三季景氣尚未落底
對今年景氣的看法,郭台銘也以「燕子」比喻,他表示,目前全球不景氣,並非「季節循環」,而是全球的半導體產業正在進行結構性調整所導致,他所看到的是一隻被「山雨欲來的狂風吹亂的迷途孤燕」,他認為,從美國的產業狀況來看,今年第三季的景氣並沒有樂觀的理由,將與第二季相差無幾,第四季則現在還看不到。
郭台銘說,他看到的這隻燕子跟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所看到的「並非同一隻」,各行業所接觸的領域不同,因此「他跟張忠謀看到的也不會是同一片天空」,或許張忠謀從訂單出貨比(B/B Rating)看到的是一隻帶來喜訊的「喜燕」,不過根據他從鴻海接單及客戶的反應來看,第三季景氣顯然尚未落底。
台灣IT產業面臨結構性調整
郭台銘表示,景氣不佳正是企業進行調整的好時機,以鴻海而言,今年新招募的員工成本,就比景氣好時少了20%,由於人力成本下降,鴻海正利用此時大力進行技術研發。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面臨結構性變革的時刻,郭台銘認為,台灣過去OEM/ODM的模式將無法單獨生存,必須儘速朝關鍵零組件生產、自有品牌行銷兩條路線進行調整,鴻海就是因為具有精密沖壓、光機電整合及關鍵性零組件等技術,所以才能快速超越其他廠商,而半導體上游也將進一步向下整合,聯電之所以介入PCB產業,正是因為希望藉此取得關鍵零組件的製造,創造下一波獲利的優勢。
熱門新聞
2025-02-08
2025-02-12
2025-02-11
2025-02-13
2025-02-10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