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商務部專利商標局(USPTO)最近發佈的公告顯示,2000年台灣發明人取得美國專利數高達5806件,僅次於日本、德國,全球排名第三,但資策會科法中心卻對於台灣在美專利種類過於集中在半導體裝置類、申請成功率不到三成的現象,提出警訊,認為台灣在專利領域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台灣去年專利佔美國全年3.3%
根據USPTO公布的數據指出,2000年美國共核發17萬6087件專利,其中55%由美國人取得,45%為外國人所取得。外籍人士去年取得美國核發的專利中,以日本的3萬2924件高居第一;其次是德國的1萬822件。排名第三的台灣則取得5806件專利,占美國全年核發總數的3.3%。
科法中心組長袁建中表示,美國所公布的這項數據,對於台灣來說絕對是一個正面消息,但是否表示台灣在專利方面的水平已經和美、日等國並駕齊驅?他認為並未盡然。
過於集中、成功率低是缺點
他表示,根據科法中心所做的研究,台灣在美所獲得的專利分類統計中,半導體裝置類所佔比例最高,約31.4%,專利量次多的類別為線路連接器,僅佔7%,其他類別均佔不到5%,可見這些專利僅集中於半導體裝置類,其他領域似乎仍有待努力。
而根據1999年的統計數據,台灣在美國的專利申請量佔3%,而獲得量卻僅有1.1%,也就是說成功率約僅有三分之一,這也顯示出台灣廠商極力將專利數量衝高的同時,專利的品質卻不夠,造成投入研究開發的資源浪費。
人才培訓與專利管理制度並進
袁建中認為,造成國內產業專利劣勢的原因很多,包括多數產業(如資訊、通訊等)核心技術專利掌握在國際大廠,且數量龐大;過於倚重製造優勢,未能掌握關鍵技術;專利認知與外國差距仍大,企業專利管理仍以傳統法務為主,另外對可以專利保護之生產技術或商業方法敏感度也不足。
袁建中認為,要強化台灣廠商專利競爭力,必須由人才培訓以及企業內部的專利管理制度齊頭並進,且要長期來作才有可能收效。
熱門新聞
2025-02-08
2025-02-12
2025-02-11
2025-02-13
2025-02-10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