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引用資策會MIC調查,指國內行動支付使用率已達6成。示意圖,與新聞事件無關。

國家發展委員會(國發會)引用資策會MIC調查指出,國內行動支付普及率已達到6成,今年將繼續擴大國內行動支付的消費場域,以達成2025年普及率9成的政策目標。

國發會指出,在政策推動下,2019年國內行動支付領域擴大,包含日常繳費、大眾運輸、民生消費、校園生活、觀光旅遊,而商家及民眾也普遍接受手機支付,增加行動支付的使用量。

以交通觀光為例,繼高鐵、機場捷運、高雄捷運之後,去年臺鐵完成系統建置,今年淡海輕軌、台北捷運也將加入,還有全臺12個森林遊樂區、超過8成的觀光遊樂區,以及經濟部輔導的57個知名夜市商圈將支援行動支付,擴大支付的消費場域。

國人行動支付的使用量也增加,以2019年使用行動支付繳交水電油費、稅費為例,和前一年相比,加油站的使用量成長近4倍、水電費成長3.3倍,綜所稅繳納件數則增加1.5倍。

國發會表示,2020年將繼續扮演跨部會協商角色,加速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修法,建立電子支付跨機構平台、擴大多元行動支付場域、加速電子票證數位化。未來推動行動支付政策將更貼近民眾生活,加速行動支付的普及,以達成2025年普及率達9成的目標。

MIC調查:國內行動支付普及率達6成

國發會引用的是資策會近日公布的行動支付調查結果,國內行動支付使用率從2018年的50.3%提高到2019年的62.2%,行動支付的使用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年紀較長者對行動支付的使用率也大有提升,以46到55歲為例,逾7成曾使用行動支付,而過去三個月曾使用行動支付的「積極用戶」也在2019年成長至將近7成。

資策會MIC的這份調查是在去年9月進行,以網路訪問18到65歲擁有智慧型手機的民眾,有效樣本為534份,在95%信心水準之下,抽樣誤差為正負4.24%。MIC將「行動支付」定義為使用智慧型行動載具(如智慧型手機、穿戴式裝置等),透過身分驗證、掃碼及NFC感應等驗證(密碼或生物特徵等)和傳輸技術,以非現金在實體商店結帳付款、取得商品或使用服務的支付方式。

根據其調查,國人曾使用的行動支付前五名為Line Pay(59.6%)、街口支付(40.7%)、PX Pay(32.6%)、台灣Pay(27.3%),第五名為Apple Pay與FamiPay同為25.3%。

若進一步區分為通用型(不限通路)及限定型(特定通路自有品牌)。通用型行動支付前三名為Line Pay、街口支付、台灣Pay;而限定型的前三名則是全聯PX Pay、全家FamiPay、7-11的Open錢包。

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胡自立表示,國內行動支付這幾年有相當大的變化,從2017年國際三大通用型行動支付來臺,大型通路紛紛導入通用型行動支付,這幾年零售市場變化快速,大型通路業者面臨轉型需求,推出自有品牌支付服務可和消費者建立更緊密的連接,並節省與通用型行動支付業者間的拆帳,2018年開始有大型通路業者推出自有品牌支付服務,例如家樂福、萊爾富、新光三越等,2019年更多通路業者加入,特別是首次進入排名的全聯PX Pay,以往通用型行動支付多鎖定45歲以下的消費者,全聯由於本身通路的特性,PX Pay鎖定40或45歲以上顧客,由門市專人協助消費者下載教學,以吸引中高齡消費者。

通路業者通過自家App經營會員、支付、點數,胡自立指出,這些擁有資源的大型通路也開始展開異業合作,例如共享會員、點數、通路等等,而推出自有支付服務也有助於通路業者轉型,以綁定線上購物或整買零取,養成消費者習慣,將提高後進者的門檻。

國內行動支付普及率可能沒那麼高

值得注意的是,同樣在去年9月間調查的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去年底發布「2019年台灣網路報告」,也針對國人使用行動支付的情形進行調查,發現我國行動支付使用率從2017年的14%,上升至2019年的25%。

相較於資策會MIC的調查是以18到65歲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民眾進行網路調查,TWNIC的調查對象更為廣泛,針對12歲以上民眾進行市話與手機電話,以分層抽樣對6都、16縣市進行抽樣,總樣本數為2 ,134份,95%信心水準下,調查的抽樣誤差在正負2.12%之內

這份報告指出,行動支付使用率成長最多的是30到34歲的年齡層,有47.5%曾使用行動支付。使用行動支付的民眾裡,前三名行動支付服務依序是超過50%的LINE Pay,4成左右的Apple Pay,以及接近2成的街口支付。全聯在2019年推出的PX Pay異軍突起,使用率約為8.3%居第四,台灣Pay以6.1%居第五。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