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全國第一家發出HCA醫事人員行動憑證的醫院!」高雄榮總資訊室主任林秋燕驕傲地說。早在兩年前,高雄榮總就獲得醫事人員行動憑證管理中心(HCA)的認可,成為臺灣最早解除醫事人員卡和讀卡機枷鎖的醫院。
2016年,衛福部著手擬訂醫事人員行動憑證管理草案,隔年開始招標、尋找試辦場域醫院。高雄榮總也投入競標,成為第一批試行醫院之一。
林秋燕指出,高雄榮總在幾年前就已開始將醫院最重要的資訊系統HIS,逐步轉換為網頁式(Web-based)的雲端服務,直到去年完成。如此一來,醫護人員只要透過上網連線,就可使用醫院系統,就連手機和平板也都包括在內。她認為,這個雲端服務「為行動醫療打下了基礎。」
但即使有這麼方便的HIS,醫護人員還是得靠醫事人員卡、讀卡機和桌機,來執行醫事行為,比如病歷簽核、公文或同意書簽核等。甚至在進行巡迴醫療、居家照護時,醫護人員還需要自備讀卡機和醫事人員卡,「遇到故障就吃不消了。」為了突破這些限制,高雄榮總決定投入衛福部提出的醫事行動憑證研究案,來尋找行動醫療的進一步應用方式。
高雄榮總採取公發手機,限定在院內無線網路環境中,透過內建的行動EMR App和行動憑證管理App,讓醫生直接在手機上,進行電子病歷簽章。(圖片來源/高雄榮總)
盤點全臺19家醫學中心憑證狀況,奠定HCA行動化方向
由於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計畫,高雄榮總首要面對的課題是,不只是判斷自己導入行動憑證的可行性,身為試行醫院,還得思考全臺醫院的未來應用型態。一開始,衛福部的HCA計畫,就希望將個人金鑰放在行動裝置上,搭配完整的憑證管理機制,來降低金鑰放在雲端的安全風險。
但是,高雄榮總找遍了文獻和相關網站,當時,國內外沒有醫療機構導入了類似HCA行動憑證的應用,為了進一步了解各地醫學目前使用醫事人員憑證的現況,高雄榮總IT團隊決定,展開一項全臺醫學中心大調查。
透過線上問卷、電話詢問,甚至有時還率隊實地走訪,從北到南,高雄榮總調查了全臺19家醫學中心,除了解現有實體憑證相關應用外,還進一步盤點各醫院提供給醫事人員的App種類,以及醫院如何管理這些App,並與這些醫院,探討醫事行動憑證的可能應用。在這次調查中,團隊歸納出醫學中心最常使用醫事憑證的三個領域,分別是簽驗章、加解密和身分驗證,主要用於電子病歷調閱、讀寫病患健保IC卡資訊、電子病歷簽章系統等電子病歷簽章之用。
林秋燕解釋,由於醫事人員憑證的安全性比帳號密碼要高,再加上憑證本身內含私鑰,因此不只用於病歷簽核,還可用於各種機敏文件的簽核與加解密,比如,醫院間傳送代檢驗的報告時,要求報告接收者以醫事人員憑證來解密後,才能讀取報告。
憑證要行動化,也考驗醫院內部對行動裝置和行動應用的管理模式。高雄榮總發現,這19家醫學中心中,大多會提供公發行動裝置,比如手機或平版給醫生,甚至,高達9家醫院,醫生全面配備了公發手機,人手一臺。只有4家,醫生持有公發機的比率不到20%。但有15家醫院,還開放醫生使用自帶私人裝置(BYOD),來使用醫院的行動App。這個結果說明了,未來導入行動憑證App時,現有醫學中心已有足夠的行動裝置可用,不論是開放私人裝置或公發設備。
就App使用狀況來說,每家醫學中心皆有開發App,總數加起來有84支,平均一家醫學中心,使用了4至5支功能複雜程度不等的App程式。另一方面,超過半數、多達10家的醫學中心,還導入了企業行動化管理(EMM)機制,可以自動管理院內行動裝置和App的使用情況,包括可以管控裝置上的內容存取權限,例如禁止醫生自行在公發機上安裝其他非公務或禁止的App。這也說明,不少醫學中心已經有了一套專門的行動裝置管理機制。
從這些特徵看來,高雄榮總認為,臺灣醫學中心已具備行動憑證所需的應用環境,但也發現,還有些挑戰待克服,比如醫院得自行負擔一筆行動憑證註冊管理系統(RA)建置和維護的投資,另外也得拿捏行動憑證使用便利性和安全性的權衡,例如憑證載具遺失、動憑證遭盜或多人一機使用的情況。
先從病歷簽核開始推動醫事行動憑證
完成全臺主要醫院的狀態評估後,高雄榮總下一步,就是自己來導入行動憑證應用。
首先,團隊分析了衛福部對醫事行動憑證的草案內容和功能要求,接著檢視院內開發所需的人力、設備和經費,尤其是技術評估。林秋燕指出,由於院內IT不熟悉行動憑證的底層技術,後來決定部分委外開發。
高雄榮總融合了先前全臺醫學中心調查的經驗,以及自家需求而建立,鎖定醫院內部網路的應用場景,先從病歷簽核做起,展開了3種行動憑證相關應用的導入,包括了醫事行動憑證註冊管理系統、電子病歷行動簽章App,以及病人安全事件行動通報簽章App,也就是異常通報App。
2018年4月,高雄榮總開始規畫建置行動憑證註冊管理系統,來負責憑證申請和裝置管理。當使用者提出申請後,會透過行動憑證管理網站,來管理使用者資料、載具和憑證,此外,這套系統也能查詢相關記錄。
林秋燕笑說,光是導入醫事人員行動憑證管理系統,就花費許多心力,因為,各層面都需達到衛福部HCA醫事人員行動憑證管理檢查表(簡稱自評表)的每一項要求。
她坦言,雖然高雄榮總有良好的資安基礎,比如以LDAP身分驗證機制結合人事系統資料庫,來自動判別醫事人員的身分和在職狀況,符合了自評表中的人員身分驗證要求。但是,在自評表中仍有幾項要求,是高雄榮總起初還難以達成的。
比如監控系統的管理要求上,須確保行動憑證管理平臺故障時,能即時通知管理人員和使用者。她解釋,衛福部針對這一點,要求高雄榮總提供更完善的證明。最後,經過3次修正,高雄榮總終於在2018年7月通過核准,並在幾天後取得全臺第一張醫事行動憑證。
0.5秒就完成簽核,年底還要擴大到全護理人員
在應用流程上,醫護人員得先申請行動憑證。首先,手機上要安裝一套行動憑證管理App,透過院內的醫事人員行動憑證管理系統網站進行憑證申請,完成後網站會產生一個QR Code,讓手機上的行動憑證管理App來掃描,進而產生一個帶有這支手機產生的金鑰對及憑證請求訊息的封包,再發送至衛福部HCA閘道(Gateway)來審核封包格式。完成審核後,使用者就能透過行動憑證管理App,來下載憑證,並將憑證綁定到這個裝置上,之後就能在裝置上,以行動憑證來進行簽章等作業。
再來,取得醫事行動憑證的醫護人員,只要登入電子病歷簽章App,就能清楚看到待簽核的電子病歷報告,比如醫療影像報告、出院病摘報告、門診病歷單或護理記錄等。點進各個類別,還能看到完整的病歷明細,可讓醫護人員再次檢查先前輸入的資料。簽核時,使用者也可選擇自動簽章。而在高雄榮總院內環境下,林秋燕表示:「1秒就可簽2張病歷!」比起傳統醫事卡所需的2秒多,快上好幾倍。
為了測試效益,高雄榮總還針對4間病房,找來78位護理師進行試用,每人配置1支公發手機,從2018年7月26日起至8月15日來觀察。這些手機,都已安裝行動裝置管理程式EMM Agent、行動憑證管理App,以及電子病歷行動簽章App,透過院內Wi-Fi網路來進行連線簽章作業,而非透過外部網路。
這段期間,總共簽核了31,408張病歷單張,其中有69%改採行動簽章,只有31%仍使用桌機與醫事卡來簽章。在這些測試者中,共有74位護理師使用了行動簽章,其中32位完全只用行動簽章。比對30張簽章的速度,用卡片得花上68秒,但透過行動簽章只需要秒,而且護理師在8小時完成簽章工作的比率,也從36%提高到了54%,反映出行動簽章更方便使用,護理師也因此能更快完成手上待辦的病歷簽章工作。
高雄榮總最近統計,目前全院所申請行動憑證只有100張,其中,護理人員占了8成,醫生只有2成。林秋燕認為,這反映出護理人員接受度較高,因為護理人員原本就有許多專用App,現在再多了電子病歷簽章App,「順勢提高了使用意願。」高雄榮總也將在今年底前,擴大護理部公發設備的導入,計畫發放770支公發手機。
而醫生使用意願不高的情形,林秋燕認為,早在幾年前,高雄榮總IT團隊就已開發一個功能,可在醫事人員卡插卡時,自動在背景批次簽核所有病歷。在她看來,醫生早已習慣批次自動簽核的作法,再加上,目前高雄榮總讓醫生在公發iPad上使用行動憑證來簽核電子病歷,但「iOS的設計,無法讓簽核程式在背景繼續執行,會中斷簽核。」這兩個原因,造成醫生使用行動憑證的意願低下。
不過,團隊也正想辦法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將醫生常用作業,都整合至單一App,」比如查閱病歷、緊急簡訊通知等。
除了病歷簽核,高雄榮總還將行動憑證與異常通報流程整合,使用者可針對醫院各種異常情況,小至地板積水,大至醫療設備故障或病人突發狀況,都可透過病安事件通報App來通報。
這個做法有別於過去,醫護人員得回到桌機環境,才能打開網頁進行通報,而新版通報App,能即時拍照、以小畫家繪圖,還可支援語音輸入、室內外定位等功能,直接在發現異常的地點,透過電子簽章驗證身分,就能立即提交異常通報,來輔助原本網頁版採事後通報的不足。
下一步打造公文簽核功能,還要拓展行動醫療
高雄榮總推廣行動醫療的雄心,並不止於病歷簽章。一如最初的調查所述,行動憑證可用於加解密和身分驗證,高雄榮總因此鎖定了表單簽章、電子公文簽核,以及特定機密文件或資料查詢及調閱等,來擴大行動憑證的應用。
特別是表單簽核。林秋燕舉例,「同意書也算是一種表單,」過往,醫事人員仍須使用醫事人員卡和讀卡機,才能進行簽核。但高雄榮總認為,行動憑證也可用來簡化表單簽核的流程,今年開始,他們要結合行動憑證,來導入同意書簽核App。
不只如此,高雄榮總也持續聚焦行動醫療,想藉行動裝置的特性,比如拍照、視訊、錄音、定位、手寫繪圖和影像處理等優點,來開發居家診療和遠距醫療相關的行動化應用。
比如,利用行動憑證的身分驗證特性,在未來可直接將患者的生命徵象量測數值,直接傳送至醫生的行動裝置,醫生透過行動憑證驗證身分後,就可立即查看這些資料,加快讀取醫療數據的速度。
除了生命徵象數值,醫生還可透過手機查看患者的風險評估或檢驗數值;要是屬於危及狀態,醫生可直接開藥、加速診療,也能馬上進行病歷簽章。
最後,林秋燕認為,行動憑證還可用於行動醫療車。因為,現行做法仍仰賴醫事卡與讀卡機,來查詢雲端病歷,要是衛福部開放以行動憑證就可查詢,對醫療人員來說,又是行動化的另一步。
高雄榮總醫事人員行動憑證應用特色
應用特色 1 採用院內帳號密碼與PIN碼
取得行動憑證的醫事人員,需使用自己的帳號密碼,再搭配醫院專用PIN碼,來開啟電子病歷簽章App。(攝影/洪政偉)
應用特色 2 可查詢多種電子病歷
醫事人員在App上可以直接查看不少種類的電子病歷報告,比如護理紀錄、門診病歷等。(攝影/洪政偉)
應用特色 3 可檢視詳細電子病歷內容
因為採用專屬的公發手機與院內網路,所以,醫生不只可以瀏覽病摘,還能進一步檢視更詳細的報告內容。(圖片來源/高雄榮總)
應用特色 4 手機也能進行整批簽章
在手機上以可以用醫事行動憑證,來進行整批簽章,根據高雄榮總測試,30張簽章只需要24秒,比傳統卡片簽章快約2~3倍。(攝影/洪政偉)
熱門新聞
2025-01-02
2025-01-02
2024-12-31
2024-12-31
2025-01-02
2025-01-02
2024-12-31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