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電腦在今日(8/13)正式邁入第21個年頭,為了慶祝8月20日PC的20周年,全球重要的電腦大廠IBM、英特爾、微軟、康柏齊集舊金山,慶祝PC 20年並且勾勒出未來PC發展雛型。

各家原廠皆同意未來PC只會剩下一架螢幕、一個鍵盤、一隻滑鼠,而網路、高速運算的效能及具備伺服器自我修復能力,都會成為未來PC的基礎元件,是下一個20年的驅動力。微軟:桌上型與筆記型電腦合為平板電腦

微軟在PC 20年的大會上大力為未來的電腦形象促銷,認為原本在伺服器上才有的「自我修復」能力將下放到電腦,也就是電腦具備了錯誤偵測的能力。以往偵錯功能內建在伺服器的原因是伺服器必須高穩定度,而下放到PC當中,代表未來PC的使用者不需要再重新啟動電腦。

除此之外,微軟董事長Bill Gates也開始對年底即將推出的平板電腦(Tablet PC)促銷,他認為,未來的桌上型電腦與筆記型電腦將整合為平版電腦,預計年底推出的平板電腦就是採用Windows XP平台,被使用在收發e-Mail、搜尋資訊、核查帳目、遊戲及網路購物等。

微軟預估,在未來的5年中,部份的新型PC將具備「自我修復」的能力,而未來的10年,可以「自我修復」的PC更是必備的條件,PC在能力上有所升級;其次則是Windows XP的新應用,被看做是2001年下半年到2002年帶動全球PC成長的新動力。英特爾:PC發展進入Gigabyte高速運算

同屬於Wintel架構一員的英特爾,則是對未來PC的高速運算深信不移,同時更進一步相信網路的力量。該公司前總裁Andy Glove認為,未來的PC都將依附在網路上,而且成為一種「通訊」的裝置,至於屬於何種「通訊」的裝置,還要看PC接上何種網路應用而定。

英特爾總裁暨執行長Craig Barrett表示,從PC跨入第21年開始,就進入了「Gigabyte」運算的時代。英特爾預計在2007年推出一款高達20GHz的處理器,超越目前市面上主流處理器數10倍的速度;更高的處理速度並不會「用不著」,而是代表新的應用即將伴隨產生。

各家大廠也都同意,PC的地位確實會受到Pocket PC、PDA、手機、機頂盒(STB)的影響,甚至於像甲骨文、昇陽等公司還計劃推出接取家用設備的伺服器系統,取代原本PC運算的地位。而未來PC的雛型,將會由一個螢幕、一架鍵盤及一隻滑鼠取代既有的PC。康柏:觸摸和語音的結合進駐未來的PC

目前是全球第2大電腦廠的康柏執行長Michael Capellas表示,目前康柏正在開發一項人機介面的系統,希望可以透過語音以及觸摸方式控制電腦,目前包括業界的英特爾、學界的麻省理工學院都開始對PC的人性化展開研究,預計語音以及觸摸形式很快就能進入PC。

身為PC創始人的IBM則預估,2011年時,每台PC的硬碟儲存容量將可達到20 TB,這是目前市場主流容量的1,000倍。而IBM也正對儲存技術進行開發,希望在未來可以將儲存設備上的每單位儲存容量由現在的60GB提振到400GB,時間只需要5-10年便可完成。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