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Dataquest公布的數據顯示Palm Inc.市佔率下滑到32.1%,妳的看法是什麼?

在Gartner旗下的Dataquest所做的調查,我們只能說它是屬於私人的調查,可信度怎麼樣,我想依據過去的一些數據就可以說明。Dataquest曾經發表過採用Win CE的Pocket PC將會在2000年超越Palm OS的機種,但是到現在,Win CE的Pocket PC才剛邁入第100萬台,而採用Palm OS的機種卻已賣出2,000萬台;兩者之間的差距可以從數字明顯看出來。

我可以提供另一家市調機構IDC的數據。IDC指出,Palm Inc.在美國的佔有率為83.3%,全球的市佔率則為76.5%;1999年在不含日本、中國在內的亞太區佔有51.7%,2000年在同地區的佔有率升高到62.5%。以市場規模來看,2000年與1999年相比向上成長237%。所以妳認為Win CE在企業市場一點機會也沒有?

Dataquest的報告說Win CE的成長主要是因為與企業用的作業系統相關,但是我認為企業選擇採用Palm OS或Win CE方案,3年前要面臨選擇,現在也同樣要選擇;如果企業還存有「Win CE和企業作業系統的整合是沒有問題的」這樣的觀念,那可真是大錯特錯,因為在Pocket PC上的Word到了跟PC同步時還是要做轉換;而現在Palm Inc.的機種已可做到完全不需轉換。

另一個是擴充能力與電池耗電力間的關係。Pocket PC一旦加了其他的功能卡,就必須分享來自主機的電池使用量,原本號稱可以執行8個小時的Pocket PC,可能只能維持2個小時;對需求量高的使用者來說,要怎麼滿足長時間的使用?就算Palm Inc.將在2002年推出採用英特爾StrongArm的PDA機種,首先要解決的也是電池壽命的問題,延長使用的時間效益。那麼Palm Inc.如何看待PDA市場?為何又要向企業應用邁進?

有份數據指出,2003年PDA企業應用的市場將高過零售市場2倍,而這些企業領域的應用包括企業資源規劃(ERP)、客戶關係管理(CRM)、資料採礦(Data Mining)、資料倉儲(Data Warehousing)等。如果PDA被看做消費性產品,它的成長曲線就是向下走;只有把PDA當做是企業流程再造(Process Reengineering)的生產力工具,才能繼續維持成長。

在美國,我們發現像PDA這種智慧型掌上裝置(SHD)有取代筆記型電腦的趨勢,加上台灣的企業眾多,是相當適合發展PDA企業化的地區。如果進入韓國,就要備妥無線解決方案。可以發現的是,一般的消費性產品的曲線都是高點之後向下走,但是企業用的產品卻可以不斷的推陳出新、繼續向上發展,Palm Inc.也希望能破除零售產品迷思走向企業市場。Palm Inc.一直強調Palm Economy,加入企業市場對Palm Economy有何影響?

有了企業市場做靠山,Palm Economy(Palm經濟)的連結性自然會更強。Palm Economy最初的原意是希望可以Palm Inc.為核心,將周邊的開發廠商結合在一起,這種概念很像以前PC的發展:原先PC各種模組分離出來的初期,合作廠商的規模都稱不上大;但隨著PC產業越來越蓬勃,這些周邊的廠商也有機會一起成長,進而成為足以影響全球的廠商。

我們希望2003年時,Palm Economy可以有比較強的貢獻可以推出,尤其在加入企業市場後,使用者對配件的需求就會提升;再加上應用層面的增加,例如Palm OS的機種上也可有與Office Word、Excel、PowerPoint相容的應用,鍵盤就變得非常重要。我們在8月底即將推出的大計畫,便與各種企業應用的解決方案相關,力圖鞏固Palm Economy的影響力。企業的專案市場是最容易造成供需失調的,Palm Inc.如何處理?

事實上,Palm Inc.在前2季確實出現大量的庫存,而前兩季我們也努力的清理舊有的庫存。管理銷售事務、尤其是零售市場,廠商無法不重視在通路上的貨物;但是在進入企業市場的時候,我們也需要針對可能隨時變化、需求量大的專案需求做準備。目前Palm Inc.內部已經建立起一套每周檢視、預測的通報系統,可以準確掌握各地區Palm Inc.產品銷售狀況。

這套系統將由各地的代理商呈報給Palm Inc.,再由Palm Inc.各地的主管彙整後向上呈報,以便即時掌握各地區的需求變化。一旦出現大規模的專案訂購,Palm Inc.也能夠即時的從其他地區調度。企業專案市場是最容易造成供需失調的因素,拿IBM預估的數字做佐證,未來每年全球PC的數量可能只有7億,但是智慧型手持裝置(SHD)的全球規模卻可以達到20億的量,多出來的部份都是來自企業用戶,因此Palm Inc.對通路的管理也格外重視。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