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Gartner於2020年10月發布的2021年全球CIO大調查,樣本數1,877人,於年初疫情出現後的調查。iThome CIO大調查是今年3月發布,為疫情初期2月時調查,有效樣本數為臺灣大型企業、政府機關和大學等373家。 資料來源:Gartner 2021 CIO大調查、iThome 2020 CIO大調查,iThome整理,2020年12月。

數位轉型是一場長途跨欄競賽,而不是百米衝刺。國際分析機構Gartner在今年疫情爆發之後,展開年度全球CIO大調查,調查了1千8百位CIO後,所得出的數位轉型最新觀察,就是第一句話的比喻。在2020年爆發的這場全球疫情,只是其中一道企業要跨過的欄而已,幫助企業更快跨越,向前奔跑的助力,就是各種數位科技。

數位轉型是過去幾年來的企業熱門話題,各種科技紛紛搭上企業轉型浪潮,趁勢而出,上雲、大數據,AI、5G、IoT都成了可以讓企業反應更快、更敏捷、更精準管理生產、更靠近顧客服務、更掌握顧客需求動向的種種轉型技術,可以用來支援不同產業、各種規模、營運型態企業的新數位化需求。也因此,談到數位轉型,過去是百花齊放,各產業各有不同的作法、方向、戰略、技術布局、應用發展。

可是,今年這一場疫情,不只加速了企業數位轉型的腳步,更讓百花齊放的轉型樣貌,突然有了一個共同邁進的大方向,就是數位韌性(Digital Resilience)。

因為這場全球疫情,不管是哪一國的政府、企業、民眾,今年都面臨了相同的一個挑戰,只是嚴峻程度不同,衝擊時間不同:疫情阻礙,甚至是阻斷了面對面人際互動的發生,各國都是如此。

另一家國際分析機構IDC,將疫情爆發後對全球經濟局勢的發展,分為5個階段,依時序是COVID疫情危機期、經濟減緩期、經濟衰退期、經濟復甦期、下一波常態。

IDC也在疫情發生後,展開了一項COVID-19對全球IT投資影響調查,各國受影響情況不同,IDC歸納出,企業抗疫的5階段營運重點,第一階段目標是為了緊急應變,為求生存的營運持續運作策略為主,第二階段為了因應經濟減緩,轉為聚焦降低成本,增加度過危機的能力,到了第三階段,全球開始因疫情出現大規模的經濟衰退情況時,企業營運焦點更聚焦營運韌性,幫助自己能從景氣谷底再站起來,等待經濟復甦後可以快速復原,所以,不只是不怕跌倒就夠了,還會更積極地展開目標性投資,針對重點加碼資源,例如發展更多商業創新。最後一個階段是,企業將會逐漸有能力,因應新一波常態的局勢,IDC也將這個階段稱為未來企業時期。

根據IDC調查結果,不少國家處於在第二階段,約3成受訪企業的營運焦點是控制、優化成本為主,但是,轉型腳步較快的領先企業,則有不少開始朝向第三、四、五階段的營運目標發展。所有調查企業當中,1成企業正在強化營運韌性,近2成進一步開始目標性投資,甚至有少數領頭企業已經具備未來企業的能力,走最後階段,比例約1成。

臺灣企業今年控制成本,明年要強化營運韌性

臺灣呢?IDC觀察,多數臺灣企業今年落在控制成本的第2階段,明年要往第三階段的營運韌性邁進。臺灣IDC資深市場分析師蔡亦真解釋,臺灣雖然受疫情衝擊較小,但仍受到全球經濟局勢下滑的影響,所以,今年許多企業營運重點,同樣先審視自己體質,做好成本控管,並持續加強IT投資,緊接下來,明年開始向營運韌性來發展。

疫情衝擊多久?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副所長鍾俊元坦言,綜合各研究機構、學者看法,樂觀者認為疫情可能影響至明年第二季,比較悲觀者則預期影響將到2023年底,更甚者,可能伴隨人類至2025年。

所以,像IDC在企業後疫營運發展階段中,不是用「新常態」而是用「下一波常態」來形容,後疫時期的局勢。因為疫情影響仍有高度不確定性,就算多款疫苗已經問世,但是達到普遍施打,發揮作用,仍有一段時間,也可能有第二波、第三波疫情,所以,不會變成一個「新常態」,而是不斷有下一波常態的發生。

就在我們截稿之際,全球疫情出現了新的衝擊。英國在2020年12月底公開了在9月發現COVID-19病毒變異株的消息,感染變異株的病患更從11月開始快速增加,英國政府表示傳播力可能較原病毒株增加約7成。在丹麥、冰島、義大利、荷蘭、澳洲等多國都回報,出現了這個病毒變異株的病患。英國原本要放寬假期管制,也緊急取消了,各國更是緊急採取新的防疫對策,歐洲許多國家、加拿大或香港等地,累計超過40個國家開始對英國實施禁航等阻斷疫情的措施。

全球防疫優等生的我們臺灣,在2020年12月23日,維持了253天的零本土感染記錄再次失守,出現了第一起本土感染案例,再度讓各界繃緊神經,各種防疫、抗疫措施紛紛回籠。

保持距離是最好的防疫對策,也因此,大規模傳染病對社會最大的殺傷力,不只是病患死亡的威脅,而是社交人際互動斷鏈帶來的影響,而數位化手段正是彌補此一「斷鏈」最有效的方法。

更多企業想要靠數位能力,來對抗疫情斷鏈,可以從明年IT 投資的變化看到端倪,根據Gartner調查顯示,明年全球企業IT投資仍舊會成長2 %,雖比前幾年略低,Gartner研究副總裁陳勇說,「這是一個可喜的數字,尤其今年因受疫情衝擊,全球經濟面臨大衰退,甚至比2008年金融危機還嚴重,企業沒有因此大幅減少IT預算,反而還增加預算。」

甚至可以說,過去幾年的數位轉型浪潮,大大削弱了這波疫情原本可能的衝擊。數位轉型腳步走得快者,都能順利緊急轉為居家工作、遠端協作、視訊協作、網路電商等,就算在第一波疫情有點措手不及的轉型落後企業,也能夠在新一波的考驗來臨之際,更有經驗和手段來面對。所以,當各界都不看好全球經濟局勢之際,對於IT、數位的投資,沒有減少,仍舊是持續正成長的原因。

臺灣企業數位轉型發展程度,在疫情前約落後全球步調約2~3年。根據我們在疫情發生初期所舉辦的2020年iThome CIO大調查,約59.8%企業展開轉型,大多數還處於推動階段,只有7.5%企業開始能收穫和精鍊成果。但全球企業轉型在後疫時期的轉型腳步更快了,高達30 %企業開始擴大轉型規模,進入收穫與精煉階段的企業更高達18%,是臺灣企業同一成熟度比例的2倍之多。

數位轉型企業看重長期能力培養

全球企業不只腳步更快,轉型發展策略上,Gartner調查顯示,在後疫時期,不只重視數位化業務的加速,也同時看重長期能力的培養,包括要依據後疫業務優先程度重新調整資源,營運模式重構來拋棄包袱、聚焦數位商業靠差異化求勝,也更要發揮IT的數位加成效應,例如強化IT領導力和在企業的影響力,重新培養核心技術的組合,挑選那些可以減少人力、擴大數位業務、加速營運步調、降低不確定性的新科技,來作為企業IT發展的核心,這些都不只為了一次性的抗疫,而是可以讓企業有能力面對更多類型的考驗或風險。

在2020年底之際,我們採訪了四家分析機構,請他們從全球局勢的發展,來看臺灣企業的明年挑戰,作為資訊長思考後疫新戰略的參考。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