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D(物流)計畫的推波助瀾下,未來兩年將是物流發展的關鍵年,今年2月美商Savi併購新加坡商ACE Fusion後,原先ACE Fusion臺灣分公司物訊電子商務也成為Savi在臺的分銷商,並正式改名為美商物訊科技(Savi Technology Taiwan)。

物訊科技總經理方光輝表示,Savi是以製作條碼(bar code)及相關系統設備起家,後來還開發物流平臺軟體SmartChain,以追蹤、判斷、分析物品的流向,以及掌握物品精確資料,Savi在併購ACE Fusion後,整合旗下Fusion Hnb軟體,使得前端SmartChain可以更輕易與後端應用系統整合,並且適時提供警示訊息給管理者或是使用者。

方光輝說,「Savi在併購ACE Fusion後,雙方不僅達成解決方案的整合,在全球市場上也完成拼圖動作。」他表示,雙方在解決方案整合上,Savi設計條碼及硬體讀取系統,並透過SmartChain進行資料的分析及判斷,ACE Fusion的Fusion Hnb則可協助企業與後端應用系統整合;在市場的整合上,Savi過去著重於美洲及歐洲地區,至於亞洲地區則是ACE Fusion的天下。經歷半年的時間,雙方已完成軟體整合工作,未來將市場需求,販售SmartChain或是Fusion Hnb軟體。

物訊科技的軟體從執行端(execution)出發,可以搭配其它計畫端(planning)廠商的解決方案,包括供應鏈廠商i2或是manugistics。物訊科技在國際間已獲美國國防部、新加坡航空、美國郵政機構及戴爾電腦(Dell)等,至於臺灣地區,除了原先的鴻霖空運外,前兩季還取得高雄儲運中心國際物流平臺建置、日月光貨況追蹤系統建置、京揚國際及雙葉物流平臺建置生意。

對於未來的物流商機,方光輝十分看好,但他表示,「在做全球物流(global logistics)前,必須先從島內物流開始做起,但島內物流不是說做就做,必須由政府來主導,並建構起物流基礎建設,各家物流廠商才可根據該標準做到物流資訊透明化的理想。」

方光輝表示,廠商不可能憑藉一己之力做起基礎建設,除了架起基礎建設的費用高昂外,各家廠商分別建置基礎建設也會分散廠商效力,在標準的統一上也十分麻煩。他舉例表示,這樣的基礎建設包括在每一個高速公路收費站架設一個讀取器(reader),讓每家物流廠商得知物品的送貨進度,但是一旦確定要做這樣的基礎建設後,則需要憑藉政府的力量來統一標準及主導。

方光輝表示,臺灣地區的物流發展相較於歐美晚了五年,而臺灣要做到全球物流首先必須完成島內物流的建設,他還表示,物流只限於製造業,是見樹不見林,必須每項產業一同進行,達成不同產業卻可做到統倉共配的物流規畫。

臺灣物訊科技在6月取得高雄儲運中心的案子,物訊科技計畫完成該物流系統建構後,再複製這些經驗至大陸市場發展,物訊規畫未來在北京及上海設立分公司,北京地區規畫搶攻國營企業商機,上海地區則鎖定臺商的新興工業區。

在臺灣廠商慘澹經營市場的同時,物訊科技則表示今年業績十分豐收,在第三季時已達成全年業績的80%,預計今年可以達成既定目標。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