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江明宗
去年開發臺灣口罩地圖應用的公民開發者江明宗,今年5月疫情爆發後,也在5月25日上線了自行開發的臺灣Covid-19本土病例地圖,這份地圖的發想來自於g0v社群中,一位桃園小兒科醫師的提議,他進而透過政府開放的本土病例資料,來開發確診人數分布地圖的應用。
江明宗指出,政府剛開始釋出的開放資料,確診人數統計僅提供到縣市層級,所以,他透過疾管署傳染病統計資料查詢系統,透過資料爬蟲抓取鄉鎮市區層級的確診人數,並製作成確診人數地圖。釋出的地圖應用中,各行政區會依據人數多寡呈現不同顏色,每小時更新一次資料;使用者進入地圖後,若授權地圖使用設備位置資料,就能定位附近位置來查看確診情形。
釋出初版地圖後,隨著疫情逐漸嚴峻,政府也開始在開放資料中加入鄉鎮市區層級的統計資料,江明宗因此能更直接的取得CSV檔案來利用。同時,他也持續新增地圖功能,並在新版本開發完成的第一時間,貼到g0v社群取得各種意見與回饋,再回頭精進地圖功能。比如近期地圖中新增了七日平均功能,就是根據一名g0v網友的建議,指出假日與平日的確診人數,可能因行政檢驗能量差異產生波動,若以近七日新增確診數加總後的平均值來看,較能從長期趨勢來了解確診人數變化。
目前,這份地圖除了能查詢七日平均數、確診人口佔該行政區總人口比例、男女比、年齡層占比等功能之外,由於原本的地圖是以「個案研判日」的確診人數資料來製作,江明宗後續更在疾管署釋出以「發病日」為基礎的確診人數資料後,製作了兩個新地圖,一是鄉鎮市區版本,一是縣市版本,供需要的民眾參考利用。
不過,他也指出,在製作這份地圖時,仍面臨到開放資料不夠完備的問題。其一,是在搜集網友回饋資訊時,網友希望在地圖中也能查閱死亡或重症數字,但他只能回覆對方,由於統計資料只有全國數字,無法根據個別行政區個別呈現。其二,則是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確診人數,有時與開放資料公布的人數有些微差異,但因開放資料只公開各行政區的確診人數總數,不會顯示個案編號在其中,因此也無從對誤差數字進行修正。
除了確診人數的開放資料釋出不夠完備,政府在其他資料種類的提供上也不夠充足。比如疫苗接種的資料,原本有釋出一份各縣市接種人數的統計,但釋出沒多久就不再提供,江明宗認為,可能是第一線來不及統計接種數據,也可能是政府擔心這份資料被用於比較縣市的接種率、或疫苗分配情形,因而不再提供。種種資料不夠完備的情況,使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開發者也無從開發相關應用。
「明明政府端掌握的資料這麼完整,可是釋出資料很小心翼翼,對比韓國、美國的情況,我們小心翼翼過頭了。」江明宗長期在開放資料領域深耕,針對政府這次在疫情下釋出的資料特別有感觸。他在臉書指出,臺灣政府資訊化程度在國際間算是領先地位,政府端其實有完整的資料,但資料的開放卻往往取決於決策者的意願,並沒有將民意納入開放資料決策的一環。
但反觀美國疾管單位建立的主題網站,除了基本的資料視覺化,人們想要了解的各種議題,都可以在上面找到完整資料,網站還提供了偏向科普性質的周報,從蒐集的資料去探討疫情變化,系統化建立人民與政府間的信賴關係。雖然他也提到,美國已經經歷過疫情的重創,臺灣則是處於疫情爆發的應對時期,在同一個時間點來比較可能有失公允,但他也以美國的案例,期許政府在疫情趨緩後能釋出更多資料,讓民眾能進一步從開放資料,進行疫情趨勢或政府應變措施的檢視及探討。
熱門新聞
2024-09-16
2024-09-17
2024-09-16
2024-09-13
2024-09-16
2024-09-17
2024-09-16
2024-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