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26日,藍天電腦宣布最新推出的筆記型電腦機種CLEVO 4200/4600,採取BTO(Build To Order)行銷模式。這是藍天電腦繼去年推出第一台BTO筆記型電腦之後,再次出擊。今年稍早(3月),通達國際與明日世界也曾信心滿滿地二度攜手推出筆記型電腦的BTO專案。另外,今年8月台北電腦應用展上,多家通路商以BTO的模式,銷售成績異軍突起,也使得筆記型電腦BTO成為一時話題。從這些廠商積極部署的動作看來,是否意味著筆記型電腦也即將跟桌上型電腦一樣,走入組裝的時代?

在過去,筆記型電腦給人的印象是升級不易。不像桌上型電腦,只要找到規格標準相符的處理器、主機板、記憶體等零組件,不管什麼品牌,只要適切地搭配在一起,就可以成功組裝成一部電腦。而筆記型電腦的零組件體系相對來說比較封閉,一般廠商甚至將處理器直接焊在主機板上,限制了置換、升級的空間。直到近兩年來,英特爾(Intel)推出盒裝筆記型電腦處理器,使得筆記型電腦通路商,可以自行組裝或者幫客戶做升級的動作,也使得筆記型電腦廠商及通路商,可以進一步推出任由消費者選擇所需規格後,再行組裝出貨的BTO模式。
筆記型電腦也可以BTO

從市場面來看,目前一般會以BTO方式購買筆記型電腦的消費者,仍以玩家型為多,筆記型電腦通路業者中昂科技業務經理王提成便指出,一般的消費者在對電腦不熟悉的情況下,會以「品牌」作為選擇的依據。並且在能夠負擔的程度之內,選擇知名品牌作為安全的保證。但是許多深諳電腦或理工背景高學歷的消費者,對品牌就不是那麼迷信,他們懂得在二線品牌中挑選實用、效能好的產品來使用。而BTO模式更讓這些行家得以更低的價格,買到最合用的產品。「BTO模式讓二線品牌找到新的生存利基。」王提成指出。

英特爾通路業務經理蕭信建也同意這樣的說法,蕭信建表示,BTO模式非常適合二線的廠商,由於零組件的價格波動很大,一旦遇到跌價,大廠由於原來的定價較高,可以容忍價格調降的空間也較大,反觀二線廠商,由於本來毛利空間就有限,在遇到市場價格波動的時候,可以反應的彈性相對較小,加上庫存成本的壓力,經常使其面臨經營困境,因此,走BTO模式可以讓價格即時反映市況,又消除庫存壓力,因此許多二線廠商視BTO為理想的經營模式,特別是盒裝筆記型電腦處理器問世以後,更讓廠商順利推動這套新作法。
品牌大廠態度很保留

反觀電腦大廠面對這個模式時,便面臨了不同的思考。首先,就組裝電腦的技術面來看,BTO一般是電腦廠商出「空機」(barebone),然後將組裝的流程下放到通路商手上。這樣一來,整體品質管制很難便確實地執行。電腦大廠考慮到品牌的聲譽,通常不太願意冒這樣的風險。有些廠商為了掌控品質,會堅持自行承攬這個流程,華碩電腦便是這樣的例子,該公司筆記型電腦的BTO,組裝的部分還是自己做而不下放到通路商。

然而,當電腦大廠這麼做的時候,似乎又犯了不符合經濟效益的缺陷,蕭信建指出,一般大廠有其行之已久的產銷優勢,他們研究出符合多數人需求的產品,大量生產,產生經濟規模,從中獲利,如果他們開始為個別的消費者量身訂作,便有可能與其量產的機制有所抵觸。

此外,大廠不願或不能積極地自己執行BTO還有一個原因是,那將會與現行的銷售體系抵觸,當大廠跳過通路商直接與消費者對話的時候,將打破現行的銷售生態,現存的通路商勢必反彈抵制,這樣的結果,也將使大廠無法負荷。
概念為先,成長很有限

因此,即使作為筆記型電腦走向BTO關鍵因素之一的英特爾,為了這項盒裝筆記型電腦處理器產品,頻頻出現在廠商的BTO發表會上站台,頗有大力推動BTO潮流的態勢。

然而談到筆記型電腦BTO市場的成長空間,卻沒有人敢發表過於正面的預測。藍天電腦台灣區業務經理林美伶表示,該公司去年首次推出BTO模式的時候,最高曾經達到1000臺的月出貨量。但今年這波專案則僅以每月500臺為目標。而曾經在藍天電腦擔任業務經理,現任英特爾通路業務經理蕭信建亦保守地表示,「英特爾在這個部分的市場,並不急著追求量的成長,僅先著重概念的推廣。」
目前筆記型電腦BTO的市佔率,大約是5%~10%之間。而在使用族群的擴大速度緩慢與大廠諸多顧慮與保留的態度看來,成長的速度與空間,仍有待觀察。

什麼是BTO?

所謂的BTO,指的是「接單後生產」(build-to-order),和傳統的產銷模式不同的是,過去廠商偏向「生產導向」,靠的是預測決定生產(build-to-forecast);也就是先預測一定時間內的市場情況,然後生產出一定的量,再將產品配銷到通路去販售。這種產銷模式的困境在於,產品類型較制式而單一,並且必須承擔預測與實際的誤差,導致實際銷售時缺貨,或者庫存的風險。

而BTO是將整個流程反過來,由客戶的需求主導生產,客戶決定了規格與數量以後,向廠商下單,廠商再依需求生產交貨給客戶。

前幾年,BTO產銷模式開始被大量運用在電腦廠商的供應鍊(supply chain)上,電腦大廠如康柏等,建置電腦連線系統,讓通路商透過網路系統,直接向電腦大廠的代工業者,如廣達等廠商下單。代工廠接單後才生產,降低了庫存管裡的成本,使電腦價格可以向下調整。根據資策會的統計,BTO產銷模式被確實執行時,可以為廠商省下約15%的成本。

而BTO模式運用在一般消費者身上,以戴爾電腦為先驅。戴爾透過網站,讓消費者自行選擇配備與規格後,再組裝配送到消費者手上,該公司便是透過這個直銷模式成功打造其電腦王國。

而在台灣桌上型電腦的BTO模式其實發展得很早,由於台灣零組件代工業的發達,孕育了像光華商場這樣的電子商店街,一向以來,消費者到光華商場向店家開出配備規格的需求,讓店家根據需求組裝一部電腦賣給消費者,這其實就是一種BTO模式。

而現在因為英特爾開始推出盒裝筆記型電腦處理器後,這樣的BTO模式,便又更進一步延伸到筆記型電腦,使得一般消費者在選購筆記型電腦時,除了廠商生產好的現成電腦之外,也開始可以自行開出條件,量身訂作一台合用的筆記型電腦。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