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底,中國批發業正式開放外資進入,經國家經貿委、外經貿部批准,首家合資批發企業由上海一百集團與日本丸紅公司合資的百紅公司已在上海成立,而外商正準備大舉進入中國IT通路市場,但是存在已久的中國通路市場信用問題將會是中間棘手的絆腳石。

外商一直在等待進入中國的通路領域。1992年以來,中國在商業領域開放了零售業的試點,家樂福、普爾斯馬特等國際連鎖店進入了中國的零售市場。但中國的通路業並未開放。由於通路分銷市場業務控制著生產企業與銷售終端,影響力大大超出零售業,因此,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未讓外資進入通路領域。

去年中國頒布了外商投資商業企業試行辦法,允許外商在上海、廣州、北京三個城市投資中國通路批發業。但由於中國加入WTO談判的進展問題,外資一直未能獲得進入批發業的許可證。

一些國外IT通路批發業已準備近期在中國成立合資或獨資的分支機構。而目前批發通路商是中國IT業高速發展的推手,但目前中國的IT批發業有相當大的問題存在。由於競爭劇烈,IT批發業的利潤一直在下降,已進入了比管理、服務的時代。IT批發業中的絕大多數企業還能忍耐部分虧損繼續經營。但許多小型的批發商一旦周轉不靈或者是被人倒帳,就可能倒閉。

日前儀科惠光公司發生倒閉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這家在中國IT分銷商排名第五名,曾經以新的經營模式而成為業內的新秀。因為大量拖欠貨款,公司不慎倒閉。儀科惠光對整個IT業都造成了傷害,問題的嚴重暴露廠商及用戶對IT批發商和代理商的信心,甚至造成了整個中關村商家的信用危機。

儀科惠光的問題,其實也是整個IT批發業大背景的影射。近兩年來,中國的IT批發業不斷洗牌,陸續有企業被淘汰出局,只剩下神州數碼、和光、佳都、怡海等幾家。為解脫困境,這些公司在近兩年內紛紛進行了上市或被收購的資本動作。

今年6月,從聯想集團分拆出來的批發業務部分,以神州數碼公司的名義在香港上市。擁有了股市資金3.7億元之後的神州數碼對於通路進行大改革。該公司常務副總裁林揚表示,今年將投資6500萬元人民幣打造一個全國性的物流配送系統,降低神州數碼的批發成本,提高資金和配送流動效率。和光則是在中國借殼上市以取得資金。

另外,收購也成了中國IT批發公司的另一條出路。去年,全球IT批發業的英邁公司收購了另一家IT批發企業怡海公司。今年初,美國So lec tron公司收購了另一家著名的IT批發企業佳都國際公司。而儀科惠光在破產之前,也在與一家香港公司談判收購事宜。 隨著中國市場的進一步對外全面開放和WTO的臨近,批發業開放已是大勢所趨。

國家主管部門也希望通過批發業的開放,可以大力改善中國批發業,包括物流的管理、通路的配送流程等。可以預料中國的通路市場廣大,中國的政策開放後,將是吸引外資進入中國發展的一個誘因,但是,中國的IT批發業的許多潛在問題仍需要有利的經驗來改良。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