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部最珍貴的資產在於資料,選擇一個妥善管理及儲存資料的資料庫,成了企業內部很重要的課題。過去資料庫市場呈現百花齊放的競爭態勢,經過多年市場的汰弱扶強洗禮後,資料庫市場已趨於集中化發展,並且形成三強鼎立的市場局面,三大霸主分別為甲骨文、IBM及Microsoft。

根據Gartner資料顯示,甲骨文仍是資料庫市場的常勝軍,但去年甲骨文在NT平臺上的資料庫寶座卻意外陰溝裡翻船,以0.7%個百分點的些微差距被微軟擠下寶座。微軟去年在NT平臺上的市佔率為38%,甲骨文則是37.3%。

這項資料無疑給了甲骨文一個警訊。甲骨文除了需提防微軟在 NT平臺上的強勢作風外,未來更需強化NT平臺上的資料庫加值服務。甲骨文的資料庫講求平臺的共通性,不同平臺上的資料可以相互移植,所以企業在轉換使用平臺時,也不致產生資料移植上的障礙。

甲骨文方面表示,甲骨文的資料庫是採用re-compile的結果,在轉移至其他平上只需進行程式的小幅度更改。舉例來說,甲骨文主要是以Unix平臺為主,Unix code的共通性高,在移植到其他平臺上只需進行程式的小幅度更改,而不需採取大幅度的更動,所以每一個平臺的功能及操作介面都十分類似。

至於微軟方面,則是維持一貫的強勢作風。微軟的SQL Server僅支援Windows作業系統,不過這樣的作法以及專門性,也使得微軟在去年搶下NT平臺上的關聯式資料庫的市場江山。不過,以些微差距讓下老大寶座的甲骨文似乎心有不甘,並且特別為了Windows 2000平臺開發整合功能的軟體。甲骨文及微軟間的你一來、我一往,使得NT平臺的資料庫市場競爭顯得更為激烈。

至於市場上的另一位霸主IBM,則在今年4月25日宣佈併購Informix,Informix的市場佔有率也將併入IBM中一起計算,至於IBM 原先的金融市場族群是否因為Informix的加入而擴大,則必須靜待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Unix平臺上雖然是甲骨文的天下,但是IBM在這方面的成長率卻不容小覷。根據Gartner的資料,甲骨文資料庫在Unix平臺市場佔有率達66.2%,不過,去年一年的市場成長率卻只有23%;至於IBM的DB2的市場佔有率雖為14.4%,去年一年的成長率卻高達61%。根據上述的數據資料,甲骨文雖然穩坐Unix資料庫寶座,卻不可看輕IBM在這方面的成長潛力。

對於甲骨文來說,資料庫一直是該公司努力且核心的產品,整體上來說,甲骨文的關聯式資料庫仍處於領先地位。但以微軟在NT平臺的強勢地位,再加上微軟加強了SQL Server的使用者介面,使得甲骨文的市場鞏固戰得多,甲骨文近幾年來採取積極與ISV合作的方式,使得ISV在開發軟體時可以設計更多的程式配合在甲骨文的資料庫上順利運行。至於Unix平臺,甲骨文則必須小心IBM在這塊市場的逐年增加的市場成長率。

不過可以發現的是,資料庫市場已經成熟,全球資料庫市場成長率逐漸趨緩,每年的成長率已從過去的兩位數,減少至現今的個位數。甚至有分析師指出,2005年資料庫市場規模將與應用伺服器市場相當,應用伺服器甚至有可能取代資料庫而成為主流產品。市場情報中心分析師龔俊霖更表示,除了走向集中化發展外,不難從目前主要存活的資料庫供應商身上發現,除了基本儲存資料的資料庫外,整體解方案才是企業的需求趨勢,也是各家廠商未來的發展方向。
甲骨文:集中化管理將成趨勢

「資料庫將慢慢走向集中化發展,以前個人電腦藉由分散式運算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後來各項應用程式逐漸走向web這條路,同時也發現只有走向集中式才能降低管理成本,軟體也不需要進行重複的運送,資料的正確性也可獲得較高的保障。」甲骨文產品經理劉岳霖說。

他解釋,資料若分散在不同地方,容易產生整合上的問題,再加上目前功能強大的伺服器也在大打折扣戰,所以資料庫集中式管理將是一個確定的趨勢。

甲骨文一直信奉「集中化(centralize)管理」的觀念 ,就甲骨文內部的管理來說,原來散布各地的資料庫及資料中心全部都集中回美國地區,目前甲骨文內部員工的e-mail信箱都集中放置,一個在舊金山,另一個則在丹佛市,以利資料異地備援。

劉岳霖指出,目前資料庫市場三強鼎立的時代,甲骨文、IBM 以及微軟三家廠商在關聯式資料庫(RDBMS)市場的佔有率已達整體市場的90%以上,無論從市場佔有率及成長率來看都呈現集中化的發展格局。

甲骨文已針對不同平臺設計相容的資料庫,其中包括大型主機、Unix、AIX、NT及Windows等。劉岳霖指出,在不同平臺的資料庫上,甲骨文的使用者介面(UI)均採用 Java語言來設計,共同性將不成問題,使用者的習慣以及操作方式也不會因為平臺不同而有所改變。

劉岳霖指出,目前資料庫有兩種架構:Share Disk和Share nothing。資料庫屬於Share Disk架構的包括IBM DB2 Mainframe及Oracle 9i Database;在Share Disk架構下,兩三臺伺服器可以共同存取同一筆資料,好處在於彈性佳,不過這樣一來,資料鎖定的情況則會顯得嚴重,Oracle 9i Database則針對這個現象做了調整,並在中間做了一條高速快取連接器(cache)進行資料的連結。

Share nothing架構為server下各帶獨立的資料庫,但前提必須是資料切割得當,才可順利降低伺服器的負擔。不過在Share nothing架構下,企業若另外增加伺服器,則必須再重新進行資料的切割動作。今年甲骨文在NT平臺上強調與獨立軟體開發商(ISV)的合作。

甲骨文的優勢在於資料庫的高效能性(異地備援及相互備援)及叢集性,不同伺服器間則靠cache來做資料交換。所謂的叢集性,指的是一家公司在規模還小時也許只有一個伺服器,但是隨著公司的成長,則可陸續增加伺服器,並且不影響其他伺服器的運作。
IBM:應用伺服器為商機所在

「由於企業資源規畫(ERP)和電子商務不若過去來的蓬勃,所以企業在這一的資料庫也不像過去那般熱絡;至於在資訊基礎架構(content infrastructure)上,無論是關聯式資料庫或者非關聯式資料庫,相較下卻都呈現較大的成長格局,此外,在客戶關係管理上也可以發現對於資料庫的需求也在上升。」對於資料庫市場,IBM軟體事業處副總經理林鴻昱提出他的看法。

他表示,資料庫市場的發展必須整合企業其他應用。IBM的優勢在於企業應用系統整合(EAI)的技術,協助企業整合作業流程和關係企業間的異值系統,再加上IBM有四大家族,除了DB2外,尚有WebSphere、Tivoli以及Lotus,彼此間可以相互支援。

「在資料庫之外,企業應用伺服器將是資料庫廠商最大的門檻,不過一旦跨過門檻,便是資料庫廠商最大的商機所在。」林鴻昱表示,目前在應用伺服器的市場佔有率上,WebSphere及BEA分庭抗禮,雙方各占30%的市場佔有率,IBM除了資料庫的優勢外,未來也將著力於開發應用伺服器的商機。

除了關聯式資料庫外,IBM在非關聯式資料庫應用上也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例如保險明細單、電話費帳單、信用卡帳單等等,非關聯式資料庫可以將影音、文件、影像等檔案直接掃進資料庫,在電腦畫面上的呈現格式也與使用者手中的明細單一致,提供視覺統一的樣式,便於日後提供查詢和客戶服務,目前安泰就是使用IBM這套資料庫。
針對客戶平臺的轉換,IBM的資料庫也提供資料移轉透通性服務,例如客戶由原先的RS/6000轉換至AIX平臺,資訊也可以順利進行轉換。

林鴻昱表示,IBM在資料庫的市場策略上,除了將加強非關聯式資料整合能力,還會將Informix資料庫中的優異技術整合入IBM DB2中。另外他也表示,資料庫不只是儲存資料的地方,還必須進一步將資料轉換為資訊,甚至更進一步化為商業情報。在DB2技術中,目前已將商業情報的工具納入產品。

在甲骨文及微軟的兩面夾擊下,IBM表示,未來在所有平臺上將採取齊頭並進的發展方式,尤其在大型主機及AS/400平臺上,更是IBM DB2具有把握的市場族群。林鴻昱表示,依照目前IBM DB2的市場成長率看來,IBM在NT、Unix、Linux市場上急起直追,Unix平臺的成長率更是呈現兩位數發展,達到61%,大於甲骨文23%的成長率,他表示,依照這樣的市場成長率發展,IBM DB2未來有信心超越所有競爭對手。
微軟:中小企業市場具備優勢

「目前資料庫市場可謂戰國時期,甲骨文在今年9月推出新版,賽貝斯(Sybase)也幾乎在同一時間祭出新版資料庫;微軟則是在去年11月推出新的SQL Server商品,IBM也在今年4月併購了Informix,使得IBM的火力更為強大,並從原先幾乎佔了資料庫50%的金融業族群逐漸跨足其他領域。」微軟產品行銷副理林章鈞,針對目前資料庫市場發表了以上的看法。

他也信心滿滿的表示:「微軟的SQL Server在中小企業具備絕對的市場優勢。」去年微軟在NT平臺上打敗了競爭對手甲骨文,拿下NT平臺資料庫市場的寶座。微軟強調延展性、效能以及可靠性,還搭配商業智慧軟體,其中包括資料倉儲及資料採礦,目前微軟在資料庫上所搭配的商業智慧軟體採取免費提供的方式,微軟強調,這是提供給企業的加值服務。

林章鈞補充指出,SQL Server在延展性上可就兩方面來說:一個是scale out,另一個則是scale up。在scale out方面,微軟提供企業多個伺服器的服務,在windows advanced server上測試,微軟的SQL Server可以提供四個結點(node)的容錯轉移(failover)。至於scale up方面,微軟SQL Server提供企業一臺伺服器可支援多個CPU 的服務,在windows datacenter server及unisysEX7000上進行測試,微軟的SQL Serve可支援1至32顆CPU,64GB的RAM運作。他表示,就算是分屬不同地區的資料,只要格式統一,微軟的SQL Server資料庫還可進行統一管理。

至於在可靠度上,微軟的SQL Server可協助企業資料連線及離線的狀態的資料備份,及記錄檔即時傳遞(load shipping)的服務。在效能上,微軟強調同時上線人數可達一定的標準,微軟更舉例在SAPR/3上SQL Server同時連線數可達2萬個使用者。

微軟坦承,SQL Server資料庫的核心程式最早是從Sybase Database授權而來的,不過這部分僅限於4.2版以前。林章鈞表示,SQL Server 6.5到7.0版本間是個技術大躍進,並且已經與當初Sybase授權的資料庫程式技術截然不同,此外還改進了其中的許多技術部分,提供使用者更方便的使用介面,另外還加上商業智慧的軟體服務。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