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彩以通路的經營布局進入中國市場,可以分析一下中國當地的通路狀況嗎?

過去中國的軟體通路市場一直處於一條龍的狀態,也就是代理、分銷、連鎖門市一起來,區域性的發展導致上下游分工不均,因此毫無系統可言,而華彩當初進入中國市場,就認為要以代理為主軸,不牽涉其他領域,而且輔助當地做好分銷市場,並引進新的產品,透過代理而有更好的市場發行。

中國通路市場由於腹地廣大,因此零售商的地位相形提高,取貨65折,賣貨95折,利潤相當可觀,但是分銷商要擔負全國配送、又必須承受零售商的欠款,利潤就很差,約不到10%,至於代理商扣除研發成本、權利金以外,則還有35%~45%不等的利潤。
一般認為,臺商在經營中國市場有語言的優勢,但有沒有特別困難之處?

以華彩身為中國代理商角色來看,目前的經營仍有許多困難點必須克服,比如說中國市場的經濟規模尚不夠大,但是腹地廣大、需要的行銷成本保守估計也要臺灣的4~5倍,中國當地的媒體相當多而且雜亂,訊息效果不見得能成功的傳遞給消費者,如果沒有創新的話題以及活動,太多的行銷訊息會淹沒消費者的感覺,幾個大城市加總起來,報章、雜誌、電視、網路的媒體採購,往往要花大筆的錢,卻又得不到好的效果。

那華彩如何克服上述的行銷困難,達成業績目標?

我們必須跳脫臺灣過去的行銷想法,針對當地設計新的行銷手法。例如口耳相傳就是不錯的行銷工具。華彩消費性軟體「萬王之王」,首賣就有5萬套佳績,定期舉辦的網聚,並請來10大玩家在PUB共襄盛舉,目前的銷售情況仍良好,堪稱相當優秀的遊戲。另外,近期發表的劍靈,華彩則是邀請了當地的偶像團體青春美少女打扮成遊戲人物,造成當地媒體的報導,對於當地是一種發表產品活動的創新。重點是「引爆當地媒體的關注」,才有機會提高曝光。經營中國通路一直存在收款的問題,華彩在這個部分如何解決?

收帳款的問題確實是在中國經營通路的困難點。由於當地的通路產業分工不均,目前仍然缺乏一個像是聯強的分銷體系,如果有一套制度能夠建立廠商信用額度,收帳款自然可以大幅解決,但是目前華彩是扮演代理角色,並不跨越經營分銷,只能扶植建立當地良好的分銷體系。

由於當地的零售通路相當搶手,像是新華書局、甚至是小的書報攤,都擁有接觸廣大消費者的銷售權,因此如果沒有新產品不斷的供應,這些零售點就不願意付款,甚至會一直欠款,導致分銷虧錢,所以華彩在中國不斷推陳出新引進好的產品讓分銷不至斷糧,而收款也趨於方便。
華彩目前在中國的規模有多大?所佔整體華彩的比例是否逐漸升高?

目前華彩中國營業額達到3億新臺幣,在整個集團的比例不到10%,儘管中國市場目前的經濟規模不夠大,但是未來發展性仍然看好。因此在短時間內必須儘快培育中國當地人才,為未來市場發展鋪路,也就是以臺灣經驗,引入國際資金,再利用當地的人才為未來市場擴張做準備。

中國的人才素質上仍參差不齊,因此公司在成長時往往面臨人才趕不上成長的速度,導致發展受挫,所以專業經理人的培植成了公司首要的目標。
華彩以通路切入中國市場,未來是否會擴張其他領域,各有什麼經營策略?

目前華彩在中國發展有四大重心,包含消費性軟體、大型軟體,有分銷以及直銷體系、教育訓練中心等等。消費性軟體以線上遊戲on-line Game最具有成長爆發性,預計從0.5億人民幣的市場量翻轉成為3億。至於其他像是Game、Tools等軟體加總起來則約有6億。

而大型軟體像是趨勢科技的防毒軟體,過去因為中國實行保護主義,所以導致趨勢科技三進兩出,但是目前已經改善。加上未來企業e化的腳步逐漸加速後,防毒產品的市場一定會逐漸擴大。

另外華彩與微軟在中國的合作關係也相當緊密,許多產品的巡迴發表都是一起參加,從發表產品中尋找出更多的通路廠商來進行銷售,這也是為什麼北京華彩與中國微軟位於同一棟SIGMA辦公大樓,方便一同做市場行銷。

最後一環則是IT教育訓練中心。在這個市場上,華彩相當看好中國的發展前景,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正在加緊推動IT相關政策,腹地廣大導致人才的需求相當龐大,而認證就是唯一證明擁有IT技能的方法。以中國教育部看來,約有70萬所相關學校,由此可知所需要的IT師資多麼龐大,另外教材、師資培訓管理費都是相關的商機所在,在這塊市場上,約有2億人民幣的潛在商機。這些教育訓練中心,扶植出來的IT從業人員,順理成章的會以上述代理的產品為未來採購的優先考量,因此這個部分其實和華彩所代理的商品是相輔相成的。

華彩雖有四大不同的經營領域,但最終目的仍是以成為中國最大軟體通路代理商為原則,不論在企業用戶市場以及消費性個人用戶市場,因為我們已經掌握向上行銷通路,向下銷售通道。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