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科技協會在上週的早餐會中,針對製造業面臨不景氣時的具體策略及作法進行討論。會中邀請到全球策略顧問公司A.T. Kearney大中區副總裁Guy Bouchet、臺灣區總經理Thierry Delmarcelle,及經理詹兆源一同與會討論。

首先就臺灣的市場狀況來看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其中可分國民生產毛額以及失業率兩項來談。國民生產毛額從1999年的5.5%、2000年的6%,之後便節節衰退,今年第一季的國民生產毛額為1%,第二、三季後就滑落至-2.5%。失業率也從年初的3%,升高至第二季的4.5%。種種現象看來,對於臺灣的製造業發展均呈現不利的狀況。
市場集中,大者恆大?

A.T. Kearney大中華區副總裁Guy Bouchet說,「光看PC製造商,就可以發現市場已走向集中化發展的趨勢,目前市場上已出現所謂的五大PC品牌。集中化發展造就了市場上大者恆大的趨勢,另外,市場上的大玩家還出奇不意的出現相互併購的狀況,例如Compaq及HP。廠商間的競局也因此而愈演愈烈。」

產業結構以及大環境的條件改變,導致廠商間的競爭更激烈,因此對於下游製造商的要求也更嚴苛。臺灣廠商在代工的階段可以分為三個步驟,分別是廉價工廠、提供附加價值的合作夥伴,以及第三階段的成為企業的延伸體。目前臺灣各代工廠商已從過去的附加價值合作夥伴,逐漸進階成PC大廠的企業延伸體,也就是利用數位供應鏈管理(Digital Supply Chain;DSC),使代工廠商提升層次,成為PC大廠企業體的一部分。

A.T. Kearney臺灣區總經理Thierry Delmarcelle表示,臺灣代工廠商除了面臨快速交貨壓力外,還必須面對成本結構日趨透明,所造成的獲利空間被壓縮的窘況。他舉例表示,一家大的PC廠商旗下假設有10家左右的代工或製造商,每一家的代工價格均不一,但PC廠商為了提高獲利,會將旗下的代工廠商價格壓縮至最低的統一價格,否則就是砍下幾家價格較高的代工商,把單子集中至其他的廠商手中,並且進行另一波的殺價動作。如此一來,有助PC大廠在短時間內省下許多金錢。
數位供應鏈管理,拉抬代工廠競爭力

Thierry Delmarcelle說,「在經濟不景氣中,企業應該藉機好好修補體質,而數位供應鏈管理可以協助企業達到上下游資訊串連及資訊透明度的提升。」

A.T. Kearney臺灣區經理詹兆源表示,「所謂的數位供應鏈管理,說穿了,就是一改過去人工化的供應鏈管理方式,藉由科技的提升改善整體作業流程。」

他表示,供應鏈管理不只是廠商與衛星廠商間的資訊流通,還包括上下游資訊流通、原物料管理、訂單流程掌控,以及貨物寄出後的資訊透明化管理。藉由數位供應鏈的管理,代工廠商可與PC大廠進行線上協同合作、下單後自動生產、貨物自動追蹤等服務。同時代工廠商也可從目前第二階段的具附加價值合作夥伴,躍升至第三階段為PC大廠的企業延伸體,並可提升代工廠商的獲利能力。

「製造業由成本結構來考量獲利將越來越難,唯有藉助數位供應鏈管理與物流控管,才可全面提升企業經營績效。」詹兆源指出,代工廠商在接單後必須清楚多少條生產線可供運作,目前原物料的存貨有多少,以及回覆可交貨日期。貨物在運送出去後,需要靠動態供應鏈管理來掌控貨物的確實進度。

過去代工廠在寄出貨物到交貨中間像是個黑箱作業,貨物的寄送進度及狀況完全無法確實掌握,貨物在運送的過程中,就像是一個一個的資產在各地漂流,直至送到受貨者的手中。數位供應鏈管理則改善這部分的窘況,協助企業確實掌握資訊的透明度,在貨物送出後,還可得知貨物藉由不同的方式運送,以及各批貨的運送進度。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