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策會MIC資深產業顧問兼副所長洪春暉指出,高效能運算已經轉變為從端到雲的混合IT架構,具有高效能、高彈性運作方式、快速部署等特點,這是MIC觀察到的ICT產業趨勢之一。

圖片來源: 

攝影/翁芊儒

資策會MIC發布了對ICT與軟體產業的年底趨勢觀察,分別對半導體與資訊、軟體產業提出多項趨勢。MIC指出,在半導體及資訊產業上,受到高效能運算(HPC)驅動,帶來了4大變革;而在軟體產業上,則是以元宇宙為主軸,分享含括多個領域在內的10大趨勢觀察。

半導體與資訊產業4大趨勢分析

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兼組長魏傳虔指出,隨著高效能運算發展日益成熟,處理器、伺服器與雲端服務商,紛紛推出更多核心數、更高記憶體頻寬,或是高擴充性的運算服務,驅動了更多元、新型態的應用場景,包括天氣預測、太空研究、能源探勘、生技製藥等應用。在這個發展之下,半導體與資訊產出現了4大值得關注的趨勢。

首先,企業IT正在走向高效能、分散、混合式的IT架構。魏傳虔分析,一大原因,是雲端服務業者推出的高運算力處理器更加成熟,包括在雲端伺服器導入AI,使資料中心變得更高效率、高效能與更智慧化;加上微服務、分散式架構成熟,讓企業能導入邊緣運算叢集,實現有別於傳統集中化的運算與儲存服務。

另一大原因,則是在疫情之下,企業對於IT的需求,不再如過去般呈現穩定成長的狀態,而是會受到遠距工作或是線上業務驅動,導致突然增長的IT需求。為此,企業可能選擇租用雲端服務、VPN或是頻寬,來維持短期內爆量的需求。換句話說,疫情下突如其來的IT需求,也成為企業採用更多公有雲或SaaS服務,實現混合式、分散IT架構的一大推手。

其次,則是科技大廠的產品設計走向自研晶片,也更重視資安防護。觀察到企業對於數據分析的需求與能力提升,雲端供應商者為了切合企業客戶的需求,也開始透過自研晶片,來優化自家雲產品軟硬體的設計,來強化與競品的差異性,同時,透過掌握晶片研發技術,也能更有效管理關鍵零組件交付時間,降低產品研發成本。而資安防護的強化,則是受到美中科技衝突影響,ICT產品切入國際市場時,得更重視資安合規議題。

其三,是Covid-19疫情與碳中和目標,驅動巨量資料數據交換的需求提升,前者是導致製造業供應鏈面臨斷鏈問題,讓供應鏈上下游的資訊串連變得更為重要,後者則是要透過取得供應鏈整體的碳排放數據,加以改善來符合國際標準。這些趨勢發展,使得各國逐漸形成訂定資料交換標準的共識,比如醫療領域積極導入FHIR標準,歐盟也提倡開放式數據基礎建設GAIA-X。

魏傳虔指出,在這股趨勢之下,「雖然臺灣沒有太多能力來領導資料標準訂定,但是勢必要去關注、參與討論。畢竟臺灣在雲平臺代工、智慧製造領域,都還有發言權。」他認為,臺廠也要及早掌握國際數據交換標準,並加速投入相關基礎建設的布建,來與其接軌。

其四,則是臺灣IC的先進製程,帶動了AI、自駕車與邊緣運算等高效能運算的應用發展,且透過先進的封測技術,也能整合感測、分析、通訊、驅動等多重功能,進一步滿足多元應用服務的需求,驅動產業創新。

以元宇宙為核心,分析軟體產業明年10大新趨勢

在軟體產業方面,MIC發布了涵蓋多個領域在內的10大趨勢,其中5大趨勢更是與近期火紅的「元宇宙」相關。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兼主任王義智指出,在科技巨頭力拱之下,元宇宙躍升為軟體產業熱門關鍵字,ICT產業也受其影響,儘管元宇宙不會在短期內成形,但已經預期可以看到許多單點應用,「小宇宙逐漸成形。」

因此,MIC預估,明年首要軟體產業趨勢,即是元宇宙的熱度不減,將由科技大廠擔任領頭羊、新創公司踴躍參與,帶動產業更多資金與技術投入,來持續突破技術瓶頸,讓元宇宙生態發展更完善。

第二個趨勢,則是疫情之下,工作方式產生許多變化,尤其在元宇宙的浪潮之下,未來不僅是線上結合線下的混合辦公情境,更可能融合XR遠距協作、AR應用,走向虛實混合工作模式,透過更沈浸式的虛擬互動情境,來遠距與他人協作。王義智指出,虛實互動工具與既有工具的整合能力,是虛實辦公市場成長突破的關鍵。

第三,同樣在元宇宙的熱潮之下,「娛樂內容先行。」王義智表示,比如臺灣的內容創作、遊戲部分已經蘊含元宇宙的概念,讓玩家得以建立豐富的虛擬內容。MIC認為,要促使元宇宙持續發展,就要建立起用戶生成內容的生態系,比如Nvidia近期揭露的元宇宙內容設計與技術引擎Omniverse,讓開發者能在平臺上開發更多元宇宙應用,這類開發平臺的出現,將吸引更多產業進入生態系,建立自己的虛擬應用情境。

第四,則是NFT熱潮(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將加速數位市場發展。王義智指出,由於元宇宙具備交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的特性,數位資產可相互流通,不侷限單一平臺。而以NFT驗證發行的各種商品,就像是虛擬世界發行的資產,甚至可以在市集交易、或用來投資,讓更多開發者、企業、品牌商加入,將帶動更多元數位資產發展,包括藝術品、房地產、會員卡、精品配件等。

第五,則是電商的銷售模式將從B2C、B2B2C走向D2C(Direct to Customer),「電商明年的重點是,如何去中間商,也就是消減電商平臺與銷售通路的影響,更直接面對消費者。」王義智表示,品牌商將以官網自有的銷售通路,結合社群媒體,透過D2C模式,蒐集顧客行為與交易數據,來優化自家的產品服務。同時,由於環保意識提升,電商也將朝向永續發展,比如運用環境友善材質生產與包裝商品,並結合科技減少物流碳足跡,消費者對環境永續的訴求,也會促使環保意識融入電商營運的DNA。

第六,則是在企業防疫同時,防駭也更加重要,尤其在居家辦公成為常態後,透過遠距辦公維持營運,或運用線上平臺讓服務不中斷,都讓端點防護更加困難,「資安防護很難做到百分之百,你終究會被駭客攻破,因此,如何在服務中斷的情況下快速復原,就是資安韌性的重要性。」王義智指出,企業勢必轉換原有資安策略,強化資安韌性。

第七,是為了填補資訊人才缺口,低程式碼工具興起。王義智解釋,低程式碼、無程式碼工具,是用來建立簡單應用程式的工具,讓素人開發者不需擁有IT背景或程式碼開發能力,只要透過視覺化拖曳或表單就能建立應用系統,「某種程度上可以填補資訊人才缺口,讓員工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開發者,」藉此來緩解數位轉型浪潮下,中小企業資訊人才稀缺的問題。

另一個優勢,則是能加速產業知識落地。王義智說明,由於員工就是最熟悉領域知識的人,這些低程式碼工具,能讓企業員工更容易將領域知識以數位工具落實,加速企業數位轉型的進程,「比起傳統把系統委外給廠商,員工自己開發系統,更貼近數位轉型由下而上推行的概念。」

第八,則是臺灣正在透過新創能量,為各行各業的數位轉型賦能。近兩年在疫情之下,臺灣企業開始積極與新創合作,加速投入數位轉型,更掀起一波CSE浪潮(企業參與新創,Corporate Startup Engagement)。累積了許多能量後,臺灣新創今明兩年,也陸續獲得國際大筆募資或IPO出場,帶動臺灣新創生態圈正向循環,這些已經或即將上市的新創,比如91App、Gogoro、Appier、Just Kitchen等。

第九,則是隨AI技術發展成熟,除了結構化的數據之外,圖像、語音等非結構化資料也能即時分析與運用,加上各種場域、裝置、行為產生更多資料量,在進一步精煉與分析後,可能帶來更多智慧服務與創新商業模式。「我們相信以數據為中心的商業模式會成為主流。」王義智說。

第十,則是數位轉型浪潮,更擴大了企業IT投資。隨著2021年經濟復甦,企業開始大量增加IT投資,不論是軟體、硬體皆有顯著成長,王義智指出,資訊軟體與服務是成長最快的領域之一,主要是企業為因應關鍵任務工作負載,且要避免高昂的內部營運成本,增加了基礎設施即服務的支出。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