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和Cisco的合作狀況如何?哪些地區對iSCSI的接受度較高?

iSCSI可以看做網路間的一種協定。2000年的8月,IBM和Cisco達成合作的協議,共同加入一個IETF聯盟並開始合作。到目前為止,雙方的合作相當密切。可以預見的是,iSCSI將是未來儲存設備上一個重要的元件,IBM預估,到2002年第一季iSCSI就會成為市場主流。

IBM從來就不把Cisco當做競爭的對手,在美國和Cisco共同推動。不過亞太區是iSCSI高速成長的地區,有一個重要的關鍵帶動成長,就是亞太區有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SMB),例如,臺灣就是一個iSCSI接受度頗高的市場。為什麼中小企業是帶動iSCSI成長的主要動力?

在電子商業的環境中,各個企業擁有各自的伺服器,伺服器上跑著各自的作業系統。各個伺服器的管理或許已經具備,但是卻沒有一個統一的儲存設備來管理資料,在企業中,使用儲存區域網路(SAN)的架構太過昂貴,而且光纖通道(fiber channel)的成本又太高,所以iSCSI就應運而生。企業仍然可以享有SAN的效能,只是over IP協定。在這些中小企業中,iSCSI正好符合企業節省成本、高效能運作的需求。除此之外,像大型企業的部門、服務供應商等,都可以運用iSCSI服務客戶。因為這些企業或供應商,都需要一個更有彈性的架構來維持營運。IBM的iSCSI解決方案包括哪些部分?

IBM的iSCSI解決方案包含三個部分。

第一是驅動設備,這些元件存在於儲存設備的終端,負責接收SCSI的指令,然後將指令壓縮到TCP/IP,透過IP網路的路徑指向,把資料存到眾多儲存設備的目的地。

第二是儲存軟體,負責接收IP網路所傳來的指令,同時也可以提供表面結構、儲存管理的支援。

第三是儲存硬體部分,這可能是儲存設備內部的儲存機制,或是不具備內部儲存的閘道器(gateway),但是這些儲存硬體都是存在於SAN環境中,透過IP網路所建構出來的儲存架構。這就是所謂「無伺服器(serverless),同時也是「資料中心化」(centurial)的概念。
資料中心化以後,安全問題怎麼解決?

這確實是企業必須重視的問題。儲存的目的就是在保護資料、管理資料、分享檔案,「安全性」更是不能不顧。IBM在這方面利用防火牆的概念,不過目前還在考慮是否將這層防火牆機制內建在儲存設備中。

IBM認為,儘管行業不同、應用不同,儲存所發揮出來的價值(Value)卻是一樣的。企業應該有能力知道問題、需要在哪裡,才能架構出符合企業使用的儲存解決方案。安全性問題,是企業在建構儲存環境時必須要重視的問題之一,除了硬體本身,IBM也提供儲存軟體的安全方案。有人質疑iSCSI將是一個蒸汽體(vaporware),你的看法如何?

我可以說,iSCSI絕對不是一個vaporware!原因是從1997年問世以後,iSCSI的技術就一直存在著,現在又有越來越多的科技廠商宣布支持iSCSI,沒有理由說iSCSI是vaporware,它是確實存在的技術。如果iSCSI在2002年第一季可以順利成為市場的主流,那麼2003年時就有可能大量普及。

例如英特爾年底即將推出的Host Bus Adapters、儲存協會SNIA(Storage Networking Industry Association)旗下所設立的IP Storage,也提供了iSCSI大會,這些確實存在而且運轉的組織,在在證明iSCSI將是未來儲存設備重要的元件,這些話可能是市場競爭所製造出來的煙霧彈。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