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市調機構IDC統計,2000年全球儲存市場達356億美元,2003年時,全球儲存市場總值將超過400億美元。在所有IT硬體投資中,儲存硬體將佔有75%,而其中又有80%會投資在開放式的儲存軟硬體。因此,在未來的IT投資上,能夠線上互動的開放式儲存將越來越重要。

2000年2月,當時僅有IBM一家廠商支援、並且推廣iSCSI;2000年5月,已有7家廠商宣布支援iSCSI;隨後在2000年8月,IBM與網路設備大廠Cisco策略聯盟,雙方將共同推廣iSCSI的應用;2000年7月,全球21家高科技廠商宣布支援iSCSI,iSCSI的主流地位越來越穩固。

iSCSI是在儲存硬體中,使用IP協定傳遞來自SCSI的指令集。簡單的說,iSCSI可以在IP網路上進行SCSI協定溝通,並在Gigabit的乙太網路上透過路徑的正確指示,將資料儲存到目標設備中。

另一方面,目前許多廠商準備將SAN(Storage Area Networking)使用的光纖通道(FC)視為傳輸標準,但成本卻相當高。以美國地區估算,使用光纖通道的成本要比使用TCP/IP傳輸的成本高出2倍,而且光纖通道在距離上也有所限制,高昂的成本在中小企業間不容易普及。

相對的,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的技術雖然成本低廉,而且也運作在企業的乙太網路中,但是卻因為NAS容易分享頻寬,無法完成大容量存儲的應用,所以發展受到限制,同時,NAS因為系統不易滿足開放性的要求,例如地區性語言雙位元等問題,都是影響採購的主因。

iSCSI在NAS與SAN之間架設了一道橋樑。主要就是透過IP協定,但是卻可以擁有SAN容量集中、資訊集中、開放存儲(Open SAN)的品質。另一方面,與NAS同樣使用乙太網路,但卻不易分享頻寬,這對於一邊要面對資訊爆炸,另一邊卻身處「資料孤島」的中小企業來說,確實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iSCSI透過IP協定的技術標準,實現了SCSI和TCP/IP連接的可能性,對於以區域網路做為運作環境的企業來說,不必花費過多的投資,就可以方便、快捷的對資訊和資料進行互動式(interoperability)傳輸和管理,有效降低企業的總持有成本(TCO)。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