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伺服器的市場上,英特爾架構(Intel Architecture,簡稱IA)處理器。佔有率接近9成。然而,IA主要是在中低階市場比較吃得開,提到高階伺服器時,大家第一個聯想到的,仍是Unix平臺、精簡指令集(RISC)架構。根據IDC的資料,2000年高階處理器中,IA最多僅能佔到50%的市場。
這讓以處理器起家的英特爾耿耿於懷,該公司多年來一直處心積慮,想在高階伺服器市場扳回更多顏面。英特爾網際網路事業群經理羅澤生指出,他的這個部門,最大目標就是致力突圍Unix市場,專門針對原本使用Unix平臺,或者還在掙扎要不要使用Unix平臺的企業下手。過去2年來,羅澤生的部門積極協同伺服器供應商,成功地讓在掙扎邊緣的廣達電腦,選用IA伺服器。此外,原來使用Unix的華碩電腦,也在他們的努力下轉進IA陣營。
除了在業務面上卯盡全力,英特爾在技術面上也奮力急起直追。日前透過併購,吸收康柏高達數百人的Alpha處理器研發工程團隊,並從HP接收一個90人的ASIC設計團隊,投入研發IA-64位元架構的Itanium處理器。這項產品以直接平行指令運算架構(EPIC)及其巨大指令字集(VLIW)為核心,號稱優於RISC。並可支援4個處理器,記憶體最高可到64GB,熱抽換PCI介面插槽,4個電源供應器。有了這樣的技術,英特爾似乎掌握了向前高階市場推進一大步的機會。
而在競爭版圖上,主要的角色態度轉變,也使得情勢看似對英特爾有利。像是原本擁有PA-RISC處理器的HP投效英特爾,康柏也放棄Alpha,加入英特爾共同開發IA-64。連IBM也開始分裂走雙棲路線,除了自己本身的Power伺服器外,也推出Itanium伺服器。使得堅守RISC陣營的,似乎只剩下Sun一家。就連IDC都對英特爾持有正面的看法。根據IDC的預測,到2004年,IA(包含IA32與IA-64)的市佔率將達到67%的水準,RISC則將衰退至32%邊緣。
雖然如此,開拓市場的工作還是艱難的,特別是Itanium伺服器是否有機會順利打進臺灣市場?羅澤生表示,臺灣金融、製造業界以及學術機構都有這樣的需求,英特爾會積極與伺服器廠商共同來做行銷業務的推廣,包含一起主辦研討會,站臺推介技術與產品。此外,也會跟著一起去跑客戶,深入客戶端協助從事導入等相關工作。羅澤生說,今年年底前Itanium伺服器就會開始出貨。即便如此,市場環境還是嚴峻的,首先,在技術面上Sun與IBM也不是省油的燈,Sun除了實力雄厚的UltraSPARC之外,9月下旬推出了該公司號稱成立18年以來最重要的產品Starcat(亦稱Sun Fire 15K),配備了106個處理器(目前一般企業用戶最高用到72個處理器),以及576GB記憶體,是Itanium的頭號敵人。此外IBM除了Power 4 外,即將問世的Regretta也來勢洶洶,這使得Unix的勢力固若金湯。
超微(AMD)當然也想分一杯羹,日前推出的Hammer處理器,正是鎖定要從RSIC伺服器轉向Itanium的客戶,對英特爾來說也是另一個威脅。看來,英特爾要達到IDC預測的水準,仍有好幾場硬仗要打。
熱門新聞
2025-02-05
2025-01-31
2025-01-30
2025-02-03
2025-02-05
2025-02-03
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