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命為「新事業首席建構師」的施振榮曾經說:「企業應該每5年就再造一次。」宏碁第一次的再造發生在1992年,先前已有1989年的「天蠶變」和1990年的「勸退計畫」做暖身。第二次的再造,發生在1997年12月,宏碁推動「天蠶再變」。2000年12月,三造宏碁揭開序幕。
在此之前,施振榮曾經提過許多理論,施振榮自己說:「像微笑曲線、主從架構、iO聯網組織等,都是先有行動在做,後有理論支持。」2000年12月26日三造宏碁記者會上,施振榮面對「iO聯網與新組織」的疑問時,仍然面不改色的說:「iO聯網就是要以小搏大,這是宏碁的優勢。」
新事業的「巨架構、微服務」,被簡稱為「微巨」,但是這一次的新架構,宏電是秉持著「iO聯網」的理論聯合眾小廠、以小搏大的「唯聚」?還是可能一把火燒掉宏碁根基的「危炬」?二次創業v.s微笑曲線
施振榮說:「這是宏碁第二次的集體創業。」宏碁第一次的創業在1976年,目標是推廣微處理器;第二次創業在1986年,目的是建立國際化與自有品牌的實力;而第三度的創業,則是包含「新鮮」、「享用」、「每個人」、「每個角落」等幾個重大元素。但是,這豈不是自打「二次創業」的嘴巴?
從字面上來看,施振榮強調了「集體」,而且過去多半是形而上的企業體質改變。但是這一次,宏碁可說是從裡到外、徹頭徹尾的全新出擊。
1992年第一次再造的時候,施振榮提出了「微笑理論」。從最左邊的製造擺盪到最右邊的服務,兩邊都是具有高附加價值的所在,而中間,就是個人電腦的組裝部分。如果把「微笑理論」放大到整個宏碁集團來看,負責代工製造的緯創應該在最左邊,而正式轉型的宏電則是在最右邊。
不過,拿舊定義的「微笑理論」套用在新宏電身上,可能就行不通了。純粹是服務供應商的新宏電,沒有製造、技術,充其量僅有軟體事業仍屬於左邊的領域。但單憑軟體過於薄弱,「微笑理論」可能要重新定義。聯網組織v.s微巨架構
施振榮在2000年提出了「iO聯網組織」一說,但施振榮承認,當時的理論只是0.5版,是測試版。在iO聯網組織當中,每個單位都是獨立的,而且母公司的持股不超過50%。根據宏碁內部主管透露,宏碁近來不斷進行降低持股的動作,但因為正值轉型,因此稀釋股份的動作不夠明顯。
這與大前研一在「看不見的新大陸」一書中的觀點相當接近。大前研一認為,逐漸轉型成為網狀組織的企業,是因為產業影響力運轉的結果。21世紀新大陸的企業,必須將功能分散,並且與其他單位間接或直接的串連,形成一種「交叉共生」的關係,與「iO聯網組織」概念不謀而合。不過,在新宏碁的組織中,似乎又融合了「iO聯網組織」與80年代IT產業的矩陣式組織。表面上看來是層層負責的矩陣對應組織,但實際的運作,卻是以服務為前導,「牽服務一髮動全身」,各個單位都有所牽連。王振堂的註解是:「微巨是扁擔,串接彩券、服務兩個大籃。」沒有邏輯的危機、轉機
IT產業,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能快速累積資金,而且成長是爆炸性的。可是,這也代表IT企業的體質是脆弱的,因為企業必須不斷挑戰自己的上限。「微巨」對新宏碁來說,究竟是危機?還是轉機?在不確定的年代中,危機和轉機也變得沒有邏輯,未到最後,誰都不敢輕言論英雄。
管理大師Peter Drucker說:「每一個新經濟要開花結果,都需要10年時間。」施振榮也說:「企業每5年就該再造一次。宏碁沒有失敗過,稱不上反敗為勝!」一個變動快速,一個細心慢熬。未來10年,新宏碁要如何風雲再起、執掌新經濟?「微巨」當然不能成為「危炬」!
熱門新聞
2025-02-05
2025-01-31
2025-01-30
2025-02-03
2025-02-05
2025-02-03
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