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3年,臺灣就會步入超高齡社會,每5位民眾,就有1位是超過65歲的老年人。但臺灣人力嚴重不足,如何解放安養照護的龐大人力負擔,是高齡社會必須面對的嚴峻課題。
擁有全臺最大長照體系的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簡稱退輔會),也意識到這個挑戰。早在6年前,退輔會就發起轉型計畫,歷時3年以資料整合打造一套號稱是長照ERP的安養養護管理系統,用這套系統和一個資料庫串起過去碎片化的長照服務。
不只如此,退輔會還擁抱創新,開放臺灣最大的長照場域,讓業者試驗新技術、新應用,成效佳就考量採用,回饋住民。安養養護管理系統和創新試驗,就是他們邁向科技長照的兩支箭。
退輔會聯手榮家上百位使用者代表,勾勒出長照ERP系統
2016年是衛福部長照2.0政策上路的前一年,退輔會啟動榮家數位轉型,集結會內負責IT的統計資訊處,以及掌管安養機構業務的就養養護處,全員動起來,與16所榮家共上百名使用者代表和委外廠商,一起梳理流程、勾勒新一代系統的外觀和功能。
這些使用者橫跨醫療、護理、社工、藥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和照服員,他們定期齊聚在退輔會內,花3年時間開發一套安養養護管理系統。這套系統由42個子系統組成,按流程分為簡單易懂的四大類,像是長者初進榮家的「服務對象管理」、在榮家居住時期的「服務對象照護」和「品質監控指標」,以及負責幕後作業的「榮家行政管理」。
單一入口串起照護流程,轉型帶動無紙化
這套安養養護管理系統的意義,不只是整合過去散落在不同單位的資訊,還串起長照流程,將過去分散作業的工作,集中到單一入口。比如,打開社工評估頁面,使用者能逐一點選、查閱不同專業的整合性評估,像是營養、醫藥、護理,不必再跨專業團隊調閱資料。這只是其中一例,其他像是護理照護系統,一進入不只能查閱護理相關評估,還能掌握住民行事曆、床位資訊和生命徵象等記錄。
退輔會和榮家也藉這次轉型,統一了不少作業標準,奠定日後個人化照顧和資源分配的基礎。其一就是建立了全臺榮家通用的周全性評估量表,周全性評估就像全面性的健檢,是長者進入榮家72小時內,必須完成的身體、心理、經濟和社會需求評估。
以前,各榮家有各自的周全性評估標準,現在,16所榮家統一使用一套標準,透過清楚量化的評分和建議,在同樣基礎上給予相對應的照護與資源。這麼做,能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精準調度,把資源用在刀口上。
這次系統改造也大力擁抱行動化。他們以RWD(響應式網頁)方式來打造這套照護系統的介面,能根據裝置大小自動調整畫面,更重要的是,這波行動化也一改過去大量仰賴紙本的作法,不論是社工評估、護理記錄還是內部照會,都改以自然人憑證和電子簽章來簽核,來落實無紙化,也讓榮家照護養護作業更加數位化。
大數據不能只有單一面,系統要確保持介接彈性
安養養管理系統的出現,不單只是串起長照流程、整合資訊而已。退輔會統計資訊處處長張志強一句「大數據不能只有單一面」,點出了科技長照更深層的意義。
因為,大數據分析雖在醫療照護場景中發展多年,但仍有許多分析案例只知結果,仍難找出原因。比如研究發現,榮民普遍較一般人長壽,原因卻很難定論。張志強認為,大數據分析若只聚焦於單一面向,比如生理數值大數據,就很難找出原因,而是要結合不同面向的大數據,才有可能回答問題。
這也是為何,安養養護管理系統中的每支子系統,都能「開後門」,預先設計了未來資料介接的彈性,一旦有需要就能串接更多資訊。
借助IoT和自動化邁向科技長照
退輔會科技長照的另一重心是擁抱創新,用新技術、新應用來補強照護人力不容易兼顧的事。比如會下大多數榮家,已導入能自動上傳數據的生理監測IoT設備,這些數據會自動匯入安養養護管理系統,就算護理人員在離現場域量測,只要回到護理站連接到退輔會VPN無線網路後,就能自動上傳,降低手動輸入的時間和錯誤率。
特別的是,退輔會開放自家長照場域,不論是學研機構還是業者,都可申請在不同榮家試驗新應用。舉例來說,板橋榮家正在嘗試一款生理節律照明系統,每日可根據不同時段,自動調節室內燈光光譜和亮度,色調不再只是單純的白色日光燈。
這個試驗,不只改善住民睡眠障礙和憂鬱情緒,也減少50%耗電。
同樣在板橋榮家,還能見到多種臥床偵測應用,比如失智照護區採用三階段臥床提醒,住民坐床、床緣或離床,系統都會記錄通知。另一種則利用智慧床墊,量測臥室溫度、臥離床時間和睡眠時間,板橋榮家還從中發現,失智患者的睡眠時間,是預測隔天出現精神行為症狀的指標。
不只是板橋榮家,退輔會自北到南還有不少榮家試驗這些應用,甚至還有更前衛的雷達波感應零接觸生理量測系統,來偵測住民呼吸心跳,即時警示。另外還有電子圍籬,不間斷執行越界和滯留辨識,確保長者安全。
不單只是偵測,退輔會榮家還搭配Line帳號推播,在第一時間發送異常通知給照護人員,作為快速掌握住民動態、調度人力的工具。除了對內,退輔會榮家還有一款專門服務住民親友的Line聊天機器人,來回答問題。這些就是全臺最大長照體系邁向科技化的成績。
觀點:退輔會統計資訊處處長張志強
醫療資料的流通是未來必走之路
「醫療資料的流通是未來必走之路,」退輔會統計資訊處處長張志強這樣強調。多年在政府部門統計、主計部門任職,數據是張志強最擅長的事,尤其是各種數據跨產業應用。雖然照護不是他最專業的領域,但他曾多次將數據分析運用到不同產業,例如運動產業發展規畫上。所以,他相當清楚,數據對照護服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何讓醫療資料發揮更大的作用,正是張志強上任退輔會統計資訊處處長後的重要工作。
張志強剛到任時,安養養護管理系統架構和計畫都已有一套完善的規畫。張志強只提出一個發展要求,就是要任何大小系統都要朝向「無紙化」目標的發展。
另外,他也特別講究系統要有開放性,每一套系統都能具備對外介接的能力,這項能力則早已納入了安養養護管理系統的設計之中。
徹底要求無紙化,就會促使系統必須全面數位化,也才更容易發展成統整式的照護大數據,這正是張志強這個無紙化要求背後更長遠的目的。
有了榮家這套全臺最大規模的照護大數據,他說:「大數據分析要想找出原因,就要結合其他數據,不能只是單一面向的大數據。」只有當數據更完成,更容易流通,才能進一步發展可以分辨因果、輔助決策的大數據分析。張志強的眼光,已經看向未來,如何讓長照大數據有更多的可能性。文⊙王宏仁
熱門新聞
2024-11-18
2024-11-20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12
2024-11-19
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