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光電所11月1日發表支援300萬像素、3倍光學變焦的數位相機原型鏡頭,希望提升國內數位相機產業的技術能力。

工研院光電所的光學技術部經理孫佳生表示,這次光電所開發的鏡頭,是應用了非球面鏡的光學技術,鏡片數由原先傳統相機的12~13片減少為9片,不但可以降低成本,更能減少鏡片組裝時的複雜度。

另外鏡頭長度也比傳統鏡頭減少了10~30%,總長度約是68mm。3倍光學變焦的設計,也可符合1/2吋、300萬像素CCD的規格需求,光圈值則可從2.8~3.1。

孫佳生說:「光學變焦鏡頭約佔製造成本的30%,但因為技術複雜,目前國內還不能自製200萬畫素以上的光學鏡頭。」

據了解,目前中高階數位相機鏡頭產量最大的應屬日本廠商,不過為保持競爭力與價格,多半不願對臺灣釋出變焦鏡頭製造技術。這次光電所應用非球面技術設計出的變焦鏡頭,一旦能透過廠商量產,也可望提升國內光學產業的製造能力,有助於相機廠商掌握鏡頭的貨源穩定性。

除了變焦鏡頭的製造能力,目前國內製造高像素數位相機也有另一項困境,那就是高像素CCD感光元件的取得不易。

目前國內低像素CCD的貨源來自國外,高像素CCD更不易取得,如果要製造高像素相機,除了鏡頭,勢必還要克服感光元件的來源問題,目前據聞已經有廠商從CMOS感光技術出發,發表過300萬CMOS的感光元件原型,不過尚未量產。國內廠商若要進軍高像素相機市場,可能還要累積更多實力。

工研院經資中心預估,臺灣數位相機2000年的出貨量為380萬臺,產值423百萬美元,佔全球市場的34.22%,預計2001年將增為600萬臺,達到36.49%的佔有率。同時粗估現階段已經可以掌握約90%的低階數位相機市場。

而資策會在2001年10月所公布的資料也顯示,臺灣數位相機廠商所製造的產品主要以35萬與130萬像素的機種為主,至2001年4月為止,200萬像素以下的產品就佔了86.6%,其餘才是200萬像素以上的中高階產品,比重相當少,成長與發展空間很大。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