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不是沒有企業儲存市場,而是文化沒有形成。」Seagate北亞區總經理蕭志軒說。Seagate的LTO(Linear Tape Open;開放線性磁帶機)產品名為Viper 200,「Seagate每季在臺灣賣出的LTO還不到兩位數!」

過去企業要備份資料,多半會採用數位線性磁帶機(DLT),這個市場,幾乎是Quantum一家獨大。為了和DLT抗衡,IBM、HP、Seagate三家廠商聯手制定新的磁帶標準LTO,並且在2000年前後在臺灣陸續推出。

以整個資訊產業來說,臺灣唯一的缺憾就是磁碟機產業。因為臺灣先天地理環境受地震所擾,對於磁碟讀取頭、磁碟臂的組裝產生莫大影響。即使臺灣廠商已經具備製造磁碟機的技術,但還是拱手讓給了新加坡。Seagate高階磁碟都在新加坡生產,另外在中國無錫與深圳也設有工廠。

不過,地震不僅影響臺灣的儲存產業,同時也因為地震的災難特性,讓臺灣的儲存成長居於亞太前三位。「但是,儲存成長和備份是兩回事!」蕭志軒說。「儲存成長最大的原因來自於網路的興起以及企業電子化,可是備份卻不見得可以跟著一起成長,問題在於臺灣沒有備份的文化。」

同屬於LTO陣營的IBM表現可不一樣。今年第一季,IBM在臺灣就賣出了150臺LTO,這是IBM LTO進入臺灣的第一季。乍看銷售數字,或許與Seagate天差地別,但是兩家廠商在產品的定位上,就已經有明顯的不同。IBM將LTO視為量販性的產品,而Seagate則視為高階儲存設備。Seagate目前在臺委由聯強、亞銳士兩家廠商銷售;而IBM則是交由太電數位與敦陽兩家代理。太電數位副總經理陸誠說:「IBM的LTO,兩個磁帶匣的高階機種賣得相當好,而一個磁帶匣的LTO反而普普通通。」

Quantum亞太區代理業務暨行銷副總裁David Rawcliffe說:「根據Dataquest統計,Quantum DLT業務因為受到LTO問世的影響,市佔率將由原本的70.7%滑落到60%左右。」不過,蕭志軒卻認為,「Quantum全球DLT滑落的幅度可能不只10%。」

為了搶佔企業線上(Online)與離線(Offline)儲存市場,Seagate將由子公司XIOtech負責線上的儲存區域網路(SAN)業務。至於Seagate的LTO產品Viper 200,「則是當做後補、支援SAN的離線儲存設備。Seagate不會親自做SAN,站到第一線和客戶競爭!」蕭志軒說。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