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iThome攝

全家今(3/31)全臺第4,000家門市正式開幕,以「社區化購物」為主題,不僅結合麵包店店中店、生鮮食材區等更多元的商品,更利用自身通路優勢,首次推出「EC雙溫寄取櫃」(簡稱寄取櫃),也導入了APP「訂便當」和合作廠商的「餐食智取櫃」等功能,結合科技,將門市變成多項零接觸服務的場域。

全家物流運營資深經理林家樑揭露,根據全家內部統計,門市店員一天8成工作時間待在櫃檯,除了結帳外,最大宗的工作就是處理電商寄取貨。全家希望透過新推的寄取櫃功能,來分擔櫃檯工作量。

這套寄取櫃系統,目前主要用於店到店寄取貨需求,可提供常溫櫃和冷凍櫃兩類商品。寄取櫃上有一套互動式主機,民眾依據螢幕說明和語音指示操作,如取貨時先掃描QR code驗證與付款後,會自動開啟對應的櫃位,讓消費者來寄貨或取貨。目前可支援悠遊卡、一卡通,以及全家自身的MyFami Pay等電子支付工具。整套流程不須店員參與,能完全自助完成。

這套寄取櫃後端系統串接了全家POS系統,付費和物流資訊會即時同步到全家資料庫中。寄取櫃上主機也內建了門市維護功能,供店員查看櫃位狀態狀態,例如櫃位沒有關門而溫度異常等,並即時做出反應。

全家找來老牌倉儲管理商盟立自動化,聯手打造這套寄取櫃服務,盟立聯合事業群課長黃柏銘表示,資料整合上,寄取櫃系統串接了全家金流系統、盟立倉儲管理系統,以及負責店到店配送的日翊物流配送系統。未來,全家全臺4,000家門市,都能藉由同一套系統集中管理所有的寄取櫃,也將結合Google Map服務,讓管理方及消費者即時查詢各門市寄取櫃的剩餘櫃位數,不過,目前還在開發櫃位資訊整合機制。另外,這套寄取櫃不只可以設置在門市內,也有考慮到戶外設置的設計,例如防雨。

全家在2014年時,曾引進工研院開發的自助取貨功能,但因成效不佳而沒有繼續採用。林家樑坦言,全家3年前開始開發這套系統,最大挑戰是,如何找出消費者願意使用的商業模式。因此,這次全家自己主導的寄取櫃服務中,不只取貨,還增加了寄貨功能,聚焦電商店到店服務的模式。他更透露,未來可能計畫結合更多商流模式,例如預購、團購服務,甚至聯手其他電商平臺,或成為生鮮或熟食外送的寄取處。不過,他沒有揭露何時會開始支援更多商流模式。
林家樑強調,不同於其他自助寄取服務,全家寄取櫃不僅是寄取貨,還能導入多樣化商流,來增加消費者的使用意願。林家樑表示,若能成功串接更多商流,寄取櫃能成為獨立提供消費者零接觸服務的管道,甚至可以將寄取櫃增設到超商門市以外的公共場所,例如大樓內、捷運站,甚至戶外。

伴隨著多種商流的導入,倉儲格數的擴充,以及倉儲和物流系統的整合,是勢必面臨的課題。黃柏銘解釋,儘管目前的寄取櫃只有32格,但一臺主機能支援100櫃的倉儲管理,未來可以擴充到更大規模的設置。

全家首次推出的EC雙溫寄取櫃,使用者可以跟著主機的語音提示,一站式完成寄取件和付款。 圖-郭又華攝

新店面也導入了全家App「訂便當」服務。消費者能在全家App上完成訂購和付款,再由合作餐廳把便當送至全家門市,供消費者取餐。目前只有40間全家門市提供此項服務,且只跟特定連鎖餐廳合作。全家數位轉型辦公室的林敬堯表示,未來將推廣到更多門市,且會開放門市方圓三公里的餐廳申請合作。

消費者在App上的訂單,會傳送到全家的訂單管理後臺,合作餐廳再登入後臺接單。由於此服務的收單時間較早,會錯開Ubereats等餐點外送服務的高峰期,餐廳也能善用離峰期的時間準備餐點,增加整體產能。

林敬堯分析,訂便當服務與目前餐點外送服務的差別,在於門市能提供保溫功能,因此餐點提早送達也不會涼,讓消費者有彈性的取餐時間。此外,餐廳也能透過全家的實體通路,接觸到更多的消費者。

合作餐廳會根據當天訂單製作便當,並送至全家的保溫櫃陳列,供消費者取用。同時,消費者也能看到餐廳其他品項的實體產品,增加餐廳曝光率。圖-郭又華攝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