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未來之前,我想先看看過去。起始於19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數位革命,讓人們開始了解了「原子(Atom)」和「位元(Bits)」的不同。開始有人問我:「未來的書會長的什麼樣子?」當時人們並不了解,傳統的書是所謂的位元(書的內容)和原子(紙張、印刷)的整合。15年前,我們跟電影工業的人說,未來將會有「平裝電影(paperback)」的出現,意思是電影會放在一個不必那麼昂貴的媒體上,使得它容易傳布、普及、便宜到不需要盜版,就像平裝書一樣。現在大家很容易去店裡買一片電影CD,但那時候好萊塢的人堅信這事不可能發生。

未來15年會如何?我認為並不會脫離前15年的軌跡,甚至過去和未來的發展會整合在一起。「原子」和「位元」會相互整合,我們不需要陷入一種「過去做硬體,現在或未來一定要做軟體」的陷阱和思考中,這或許是太過簡化的想法。

我想先釐清一些人們不一定理解的現實。

首先,創新不必然來自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那些地方,譬如有些自大的美國,他們仍然認為,有品質的、創新的資訊來自科學家。而某些其他國家的狀況並非如此,他們的數位化發生於不同的種族與情境中,使得他們有意想不到的發展。我以歐洲為例:如果你用任何傳統的指標,如電話普及密度(teledensity)、國民生產毛額,或是任何新式指標,如網域名的數量,來衡量國家的競爭力,斯堪地半島的北歐國家都在美國之前。最近的調查發現,挪威登記的網址(Domain name)比法國多,但法國的土地是挪威的15倍。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並不是電訊基礎建設的普及程度(事實上法國在電訊基礎建設上的投入,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多),而是有另外的力量,例如文化。和挪威相比,法國的文化比較中央極權、由上而下。

這並不是說電訊基礎建設不重要,就數位化的發展而言,電訊基礎設施不足的確造成嚴重而真實的障礙。我更想強調的是,數位化發展程度還不高的國家,有另一個重要的力量會幫助數位化的進程,那便是文化,我稱之為「對權威的良性不尊重」。我認為強調個人化、由下而上的(bottom up)的文化,比較適合數位化的發展。一個階級意識分明的社會,強調歷史和社會禮節的國家,如歐洲大國德國與法國,在新經濟的發展反而沒有挪威快速。

強調權威的日本文化也是個例子。我到日本和企業餐敘的時候,他們的老闆點什麼菜,所有其他人都點一模一樣的菜。中國大陸、新加坡,都有類似的傾向。

在美國南方的拉丁美洲,我預期他們未來二到三年會有突破性的進展。原因之一是電訊基礎建設的快速建置,其中無線網路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無線網路最大的突破,是建置完成的時間。20年前,如果一個國家決定開始鋪設電訊網路,他們要花好幾年的時間挖路、鋪管線、設電話系統……,忍受好幾年的混亂。去年十二月,易利信幫哥倫比亞建置全國的電訊系統,只花了一個月,如果你用這種速度建置電訊網路,成本會相對低很多。這是許多國家會有躍進式進展的關鍵。

在我看來,種種因素的加總,會使得未來創新發展的來源出乎眾人意料之外。美國目前並不了解這個事實,他們相信各種預測(forecast)的數字,但數字看不出來許多國家使用電腦的狀態和方式和美國並不相同。譬如墨西哥平均每六個人共用一個ISP付費帳號,分擔上網的成本,有些國家的上網行為多半在網路咖啡廳,在這種情況下,很難單用數字去理解網路對這個國家造成的衝擊與影響。

我很有興趣討論中國和印度。如果我們看衡量數位化文化的指標,包括民主化、異質化、「對權威的良性不尊重」的文化,以及使用英語的程度,顯然印度應該比中國要更數位化。但如果我們看統計數字,中國的網路或電腦普及率卻是印度的二到三倍。為什麼如此?我自己的觀察是,中國的一胎化政策使得中國的父母極盡所能地給唯一的孩子最好的教育、最好的資源,這會加速國家往數位化發展的力量;而在印度,他們太在乎外銷市場,他們所作的一切產品或科技,都以外銷為主要目的,做軟體的公司把軟體賣到國外,不需要繳稅,可是如果他們把軟體賣給印度國內的學校,他們卻要繳很高的稅額,這是不合理的。

除了社會層面的因素外,接下來我們要談談影響我們對Internet世界的觀點與看法的重要趨勢。

未來計算Interent普及率的主要單位,是機器,而不是人。我所謂的「機器」,並非只是現在的上網工具如筆記型電腦、PDA等等,我的意思是未來所有的機器都會連上網,藉由連網增強它的功能與智慧。很多人都談過上網的冰箱、洗衣機等等,我覺得未來消費半導體最大的市場,很可能是玩具。例如在芭比娃娃上嵌入人工智慧,讓她可以教小孩說法語、西班牙語;我們現在和樂高(LEGO)合作開發的智慧玩具,也是這個概念下的產物。

未來一個家庭會擁有上百個universal product code,附著在冰箱、櫥櫃、洗衣機……,他們分屬於不同網路(network),但彼此之間可以互相溝通。

電訊(telecommunication)服務業也將有翻天覆地的改變。想像你從事的行業是販賣三種東西:時間、哩程、位元數。想像有一天這三種東西突然變得不值錢了,你再也不能以人們傳輸位元數的多寡計價,因為位元數的多寡、量的多寡都不代表價值,這將是電訊業的處境,電訊服務業未來要試圖增加傳輸內容的附加價值,這必將使所有的電信業者改頭換面。(此文摘錄自MIT媒體實驗室主任尼葛洛龐帝教授訪臺時在工研院的演講,編譯整理◎何琦瑜)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