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祭出碳關稅,蘋果、Google、微軟等大廠也紛紛訂下減碳目標,並要求供應鏈跟進,淨零排放已成為全球當前的重要趨勢,臺灣近期也提出淨零排放路徑規畫及策略,不論是環保或經濟層面,減碳已成為企業重要營運目標之一,針對企業碳排管理需求,工研院在今天舉行的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論壇上,宣布推出永續碳管理平臺,4月開放試用,今年第三季將正式上線。
工研院環境技術總監蔡振球表示,面對減少碳排,企業首先要盤查組織的碳排放有多少,其次是產品的碳排放有多少,需要快速且科學方法查驗證,找出碳排放高的熱點,尋找有哪些元件、材料可以替換,或是能源是否可以替代,以科學為基礎,通過數位化檢測以瞭解下一步怎麼做,這些科學基礎包括數位監控、優化、數位查證等等。由於臺灣仰賴進口,因此實現減少碳排應該以循環經濟為主,全生命周期從原料開採、製造、配送、使用到廢棄,儘量做到循環利用,才能減少碳排放。
蔡振球指出,工研院所推出雲端碳管理平臺,超過1.1萬筆的本土排放系數資料,主要基於工研院十多年來輔導企業盤查,所得到許多數據,協助業者實現循環經濟,使用替代材料,下一步希望能透過數位化監控,在還沒產生更多二氧化碳之前,從規畫設計著手作優化分析、數位查驗證。
針對企業碳排放的盤查需要,這套碳管理平臺提供將近20種產業的應用資料庫,包括企業組織的碳排計算,以及較複雜的產品的碳排計算,以企業組織碳排計算為例,企業可根據範本格式,填入相關資料,例如組織所使用的汽油、柴油、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燃料油等,推算出組織的碳排放有多少。
至於產品的碳足跡盤查則比較複雜,企業可選擇使用環保署公開的系數資料庫,或是選擇工研院累積超過1萬筆的排放系數資料庫。然後可根據專案建立,例如產業別、產品別,下載盤查表的Excel範本,參考專案範本內容,將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原料、製造、配送、使用、廢棄等各種數據,範本就會根據排放系數計算碳排放多少,企業再將填妥的Excel檔匯入工研院的雲端碳管理平臺,自動產生比較視覺化,易於瀏覽的盤查表資料。
企業再通過這個視覺化的盤查表資料,例如左上方的圓餅圖,用以顯示不同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比重,讓企業從中找出比重較大的碳排熱點,例如筷子在使用中,碳排比重最大的是清潔劑,超過8成,如果要減少清潔劑的碳排,可其他低碳的方式清潔筷子。
目前該平臺符合ISO 14064-1、ISO 14064-2,以及碳足跡ISO 14065、14067查證。
這套平臺目前已開放申請會員試用,但由於試用期間是免費的,只能使用部分系數資料庫,今年第三季平臺正式上線後,企業付費可使用較完整的系數資料庫。
沈浸式冷卻邊緣資料中心技術
今天論壇中,工研院也現場展示多項減碳、能源技術成果,其中在資料中心節能部分,工研院先前和日本電信商KDDI、美國業者聯手,開發沈浸式冷卻邊緣資料中心技術,這項技術是將伺服器沈浸在不含氟的不導電液體中,藉由冷卻率高的不導電液體散熱。
工研院強調沈浸式冷卻技術的好處是,克服傳統氣流冷卻的方式,使伺服器在機櫃中可以高密度的緊密排放,而因為採用液體的單相冷卻技術,維修比較方便,加上採用貨櫃型的模組化設計,3個月可快速布建小型資料中心,並透過監控軟體,監控伺服器在不導電液體的熱點。這項冷卻技術在單一機櫃可減少逾4成耗電,空間減少60%,已通過亞熱帶地區的測試,而在氣候較寒冷的日本,POC測試可達PUE最低可達1.07。
而在今天,工研院現場展示簡易版的沈浸式冷卻技術,將一臺迷你電腦沈浸在裝有不導電液體(不易氣化的礦物油),後方搭配熱交換器模組,這個熱交換器模組,以金屬散熱片,搭配內部繞行的冷卻液管路,透過冷卻液管路帶走不導電液體的熱能,交換器模組背後還有一組風扇,加快模組的散熱速度。
將伺服器浸泡在不導電液體,過去多為雙相冷卻技術,使用易於氣化的不導電液體,當液體吸收伺服器熱能,氣態後附著在密閉式的箱體內,透過種種冷卻方式,讓氣態降溫回復為液態,在箱體以液態、氣態反覆循環冷卻,由於需要循環利用,裝盛液體箱體必需為密閉式的設計。而工研院展示的是單相冷卻,使用不易氣化的液體,單純以液態的方式冷卻伺服器,裝盛液體的箱體不需密閉。
如下圖所示,黑色小方盒的迷你桌機,浸泡在不導電液體中,仍能執行電腦的正式功能,後方同樣泡在不導電液體內,但高出液體外曝露在空氣中的則是熱交換器模組,以金屬散熱片搭配冷卻液管路、風扇散熱,透過熱交換器模組將不導電液體的熱能帶走:
下圖為熱交換器模組,金屬片結合內部上下繞行的冷卻液管路,後方搭配一組風扇:
工研院已利用這項冷卻技術,開發一個能支援5到10千瓦的小型機櫃,這個小型機櫃裝盛不導電液體,機櫃內伺服器緊密排列,當伺服器發生故障需維修時,可利用天車將伺服器自液體中吊掛出來進行維護。工研院現已開發第二代技術,結合AI及感測器,感測不導電液體中的熱點分布,由AI監控分析熱點位置,啟動幫浦增加液體內的流動。
熱門新聞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17
2025-01-17
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