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規格處於春秋戰國時期的DVD市場,最近又添新生力軍。繼DVD-RAM、DVD-RW、DVD+RW之後,又出現DVD-Multi。工研院光電所資訊存取技術組電控技術部經理盧樹台表示:「嚴格說起來,DVD-Multi不算是一項全新的規格。它其實是把DVD-RAM、DVD-RW等技術做了一番『整理』,並解決向下相容的問題,所發展出來的一項新版本的技術。」DVD-Multi的出現,預料將會使得DVD規格之戰,進入更白熱化的競爭局面。
在儲存媒體的市場中,由於CD類產品毛利愈來愈低,近年來廠商逐漸朝向DVD類產品邁進。為了催生這個新世代的產品,1995年國際大廠組成DVD聯盟(DVD Forum)從事技術交流、規格制訂等工作。幾年下來,最早順利商品化的產品主要有兩個主流:一是由先鋒、日立等廠商主推的DVD-RW;另一個是由松下、東芝所擁護的DVD-RAM。
最早DVD-RW與DVD-RAM兩個陣營短兵相接、互不相讓,後來今年第三季以後,由理光、新力、飛利浦等從DVD聯盟自立門戶的廠商,制訂了另外一個新規格DVD+RW。DVD+RW由於能夠與CD類產品相容而十分被看好,而現在DVD聯盟又以DVD-Multi反撲,同樣標榜能夠向下相容。從技術面看來,等量齊觀的DVD+RW與DVD-Multi似乎是未來正面交鋒的兩大主角。
在DVD領域中,臺灣的技術研發能力與腳步並不輸給國際大廠,身為DVD聯盟成員的工研院光電所,在2000年底便已經趕上DVD-Multi的技術開發腳步。該單位在11月8日的一項成果發表會中便公開DVD-Multi光學讀寫頭的研發成果。工研院光電所資訊存取技術組組長朱朝居指出,「我們的技術腳步雖已迎頭趕上,但是我們畢竟只是研究單位,要能夠快點把成果商品化進入市場,還是要靠廠商的力量才行。」
而對於臺灣廠商來說,技術遞嬗的迅速卻讓他們無所適從。在還不能確定哪個產品會成為未來主流之前,臺灣製造廠商似乎有點裹足不前。盧樹台指出,臺灣廠商最大的毛病就是,總是要等到產品發展成熟,看到別人開始賺錢了,才一窩蜂投入,可是到那時往往利潤空間已經不大了。
因此,在成果發表會上,盧樹台苦口婆心建議在場包含建興在內的廠商代表,「至少要跨出腳步、先投入DVD-RAM的研發、製造,因為即使是DVD-Multi,也是以DVD-RAM為基礎發展出來的,總是要先踏出第一步。再觀望下去,就要錯失進入市場的先機了。」
熱門新聞
2025-02-05
2025-01-31
2025-01-30
2025-02-03
2025-02-05
2025-02-03
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