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示意圖,圖片來源/lucas law on unsplash

專門研究與倡議人權的國際非政府組織Human Rights Watch(人權觀察)近日公布了一份研究報告,該報告調查了全球49個國家的學校因COVID-19疫情而停課時,兒童線上學習所使用的164款教學科技(EdTech)產品是否危及兒童隱私,發現其中有146款(89%)可能危及兒童隱私,而臺灣常用的Line、Microsoft Teams、Cisco Webex、PaGamO或Facebook,或是由政府建置的教育雲(Education Cloud)、臺北酷課雲(Taipei CooC Cloud)與Kaohsiung Daxuetang亦名列其中。

人權觀察在2021年3月至2021年8月調查了164款教學科技產品,其中有39款僅有行動程式,91款只有網站,另有34款同時支援兩種形式。

在73款行動程式中,有41款會蒐集使用者的廣告ID,此一廣告ID將允許程式追蹤並標記使用者,亦可辨識裝置以遞送關聯性廣告;在125個教學網站中,則有113個在使用者的裝置與瀏覽器上置放了第三方的廣告追蹤器,當中有8個甚至能夠識別使用者並追蹤這些使用者在網路上所有的活動。

更有甚者,在73款行動程式中,有22款賦予自己蒐集使用者精確地理位置及當地時間的能力,包括Microsoft Teams、Zoom、Cisco Webex、Line、Telegram及Facebook等,其中,Telegram、Cisco Webex或Zoom並未於隱私政策中揭露此事。

另有18款程式會存取使用者的通訊錄,並與第三方分享,包括Microsoft Teams、Cisco Webex、Zoom、Line、Google Meet及Facebook等。

在人權觀察所調查的教學科技中,絕大多數都不是為了兒童教學所設計,在疫情時期被學校或老師採用而曝露兒童的隱私風險或許無可厚非,然而,調查卻發現,就算是由各國政府所贊助或建置的65款EdTech產品中,也有高達56款將兒童的資料傳送給第三方廣告公司,當中,臺灣就占了3款,分別是教育雲(Education Cloud)、臺北酷課雲(Taipei CooC Cloud)與Kaohsiung Daxuetang。

上圖擷取自《How Dare They Peep into My Private Life?》,Human Rights Watch

換句話說,只有9款由政府贊助或建置的教學科技產品,在一開始就奠定保護兒童資料的基礎,而未植入任何的追蹤技術。

人權觀察認為,各國政府應該對於未能保護兒童的受教育權利負有最終責任,在學校停課期間,大多數的EdTech產品都是無償提供給政府的,然而,政府卻將提供線上教育的真實成本轉嫁給兒童,讓這些兒童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被迫以隱私、資訊存取能力,以及潛在的思想自由替學習付費。

事實上,在人權觀察所調查的49個國家中,有42個政府提供了自己的EdTech產品,當中就有39個政府所建置的產品在處理兒童個資的方式上,冒著侵犯兒童權利的風險。倘若政府強制要求學生或老師使用這些平臺,就算使用者的資料面臨被濫用的風險,似乎也無從選擇。

由此可見,不管是市場上既有的EdTech產品,或是由各國政府自行建置的EdTech平臺,在保護使用者或兒童隱私的議題上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