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網路書店的定位?誠品一直強調精緻人文,然而網路書店上似乎有很多大眾書籍,強調人文的角色似乎模糊掉了。
從誠品實體書店來說,對這個定位的認知,誠品開到天母店的時候(第四個),就已經拉開來了,天母店做生活,中山店做建築,敦南做藝術,真正跨到現實的時候,早就是一個大眾的書店,書店的角色,本來就是大眾的,不是一個新聞檢查者,從商品採購來看,要給不同的讀者找到他們要買的書,這個需求應該被滿足,誠品要做的是加值的滿足。
當初的確因為營業規模的關係,所以專屬在特定族群,另一方面來說,誠品其實並沒有設定一個特別族群,來做為一個特別的訴求,在開到第四個店的時候,打破了這樣格局,書並沒有所謂的貴賤,在開到第四個店的時候,認知到其他的族群也應該抓出來,所以更進一步的閱讀與推廣成為一個往上加分的動作,不管是虛擬還是實體,對於愛書人的服務就應該從商品齊全度上有一個體會。
而現在不是全面都做銷售/介紹,一開始焦點偏向人文的方式,是因為商品還不夠全面,主要是還不能構成一個其他方面都全面的銷售,未來假設50萬本都可以銷售,針對每種小眾族群會有一個特別的區隔。
認真說起來閱讀不會有等級高低、差異、專業程度等不同的對象,現在實體通路來說,希望能在較大的空間中展現格局,因為今天在一個比較小的空間裡,想要做到這麼多層面的事情不容易,所以很多地區要用大格局去展現,希望能夠達到一般人在逛一圈的時候,就能在前面的書架上拿到需要的書籍,而後面的書籍則比較專業,網路書店的出現,在某部分來說包含分類與層次在實體書店都可以看到。所以意思就是,誠品網路書店經營方式類似實體書店,而非與實體書店有某種程度的差異性或是輔助性?
功能上來看當然有輔助性,但是輔助性就是一般人所看到網路與實體中間的,誠品網路書店進行概念中願意與實體書店有某種區隔,但是這些都必須在一般性銷售都完成的狀況下進行,實體與網路之間還是存在著某種差異性。
誠品所有銷售品項中每個月消費者曾購買的產品品項超過九萬,在這九萬中,敦南店可能就可能佔五萬,這是由於空間的關係。誠品敦南店一個月平均可以賣出三萬種品項的產品,但是不是每個月都可以達到三萬種,這中間的落差,就可以讓網路進行,包含現在做得不是很完善的服務,譬如說特定書籍的訂購,從網路可以改善,未來一個台中、高雄的小店加上網路,就等於誠品敦南店,這是我們期望做到的,因為所有的貨、物流整合在一起,所有的遞送、顧客資料都整合在一起,這是一個比較容易達成的目標。
然而,誠品認為網路書店不是完全獨立的,誠品之所以進軍網路步調如此地慢,是因為猶豫相當久,思考如何將誠品不只書店的實體資源搭配網路做到一個最完美的境界。誠品網路未來不只是一個網路書店?而會是一個網路商場,整合書籍及其他願意擴充的品項?
對,並非外界看到的只是書店,書店只是大家炒太熱。認真說起來目前真正的虛擬書店也只有柏克萊一家,華文網其實不算書店,是出版業。金石堂、新學友也是因為柏克萊的這樣一個方式,而才建立起這樣的網路書店。
一個虛擬書店的建立要配合物流、採購等複雜的系統,與外界想像三個月就可以誕生一個網站是有落差的。我自己是採購出身,講實話,單獨運作一個網路書店,是不會獲利的,任何一個虛擬的需要從頭做,在沒有物流、沒有金流的情況下,從頭做是沒有效率的,且延續消費者要低價的迷思,網站又以低價策略,能銷售出一本能賺十塊就要偷笑了,基本上絕對不可能做到,某些熱門商品,因為討論的人多、通路商集中、資訊集中、所需的量大,如果運作得當,某種程度來說,是可以獲利的,可是某些商品是碰不得的,除非如Amazon的準備或連鎖書店的基礎。
一個實體書店需要租金….等各種支出,網路書店需要頻寬….等支出,認真說起來一個網路書店的成本並不會少於一個實體書店。如果建構成本一樣,銷售毛利10%-20%,原來實體通路都不容易賺錢了,誠品去年虧一億多(整個集團算起來),金石堂去年賺42萬,還不如賣小籠包的!!
網路面臨與實體最大的落差就是能創造的人數與創造出來的量,樂觀估計整個市場600億規模,扣掉雜七雜八的教科書等市場就是超過200億,抓一個合理的比例給網路銷售1%,可是現在整體來看,遠遠少於2億,現在有多少人透過網路去購書,因此我們的目標不是現在已經在網路上的人,我們的目標是現在還沒在網路上的人,因為這群人可以培養可以教育,相較之下增長的幅度會比培養原有的人大得多。要如何才能培養不上網路的人,進行網路購書?
有一些會在店面上出現的動作,現在不方便說,應該這樣說,怎麼樣讓一個小的店面,未來可以說每家店面都是誠品敦南店(指營業規模與創造的營業額),這件事情會在網路建構完了以後,達成這樣的目標,如果只有三十坪店面,要以這個點為集中的對象,吸納這邊的,另外,在通路之中,利用網路來運用,書店喜歡把同一本書擺了許多地方,但在管理上有些許的困難性,未來在店面的呈現上,會設置一些液晶螢幕,用書本的條碼去刷,會出現一些相關書籍資訊,在書店的陳設上,還可以透過網路的建構找到閱讀延伸,根據統計,這樣的作法可以讓實體書店營收成長2.5%~3%。
熱門新聞
2025-02-05
2025-01-31
2025-01-30
2025-02-03
2025-02-05
2025-02-03
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