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IBM先後推出Unix伺服器產品,你怎麼看待IBM這位對手?

IBM在伺服器支援的平臺眾多,有自己的AIX5L、Linux、OS/400、Windows,對企業來說,它並不知道該選擇哪一個平臺,不如Sun的專注。你知道為什麼IBM的IGS(全球服務團隊)會這麼賺錢嗎?因為IBM無法在硬體提供價值,所以才要IGS用解決方案去協助客戶。

除了IBM外,我認為HP也是Unix伺服器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不過,目前HP的經營給市場太多不確定性,它的處理器PA-RISC可以支援到什麼時候?

question mark。這是HP短期內的弱勢。相較於IBM,HP則是因為客層還少,雖然是Sun重要的競爭對手,但是還是有些差距。應用是企業採購伺服器的首要考量,Sun比IBM、HP多了什麼優勢?

如果從硬體方面來看,我認為有兩點很重要。第一是效能,這是長久以來發展的技術,並不是單憑硬體box就可以獲得。第二是服務,我承認這一點IBM做得不錯,但原因就像我剛剛所提的,是產品的關係。

如果從軟體角度來看,加入Sun之前,我就已經在Cray擔任工程師,當時在Cray的平臺上,就已經有相當多的應用開發。再加上Sun的平臺Solaris是免費的,全球各地的獨立軟體開發商(ISV)隨時都可以透過網路取得Solaris。7年前,Sun就已經把Solaris壓製成光碟開始發送。
除了以上的優勢,Sun還有哪些驅動Unix伺服器的要素?

速度!這也是為什麼E10K的客戶要移植(migrate)到Sun Fire 15K的原因。因為越來越多的運算、應用需要更快的速度。要克服伺服器的速度問題,就必須同時兼顧良好的連接能力、自動偵測的除錯能力、資料的快速備援等等。新的Sun Fire 15K,就是把這些技術做了整合。

其次是知識。如果速度的需求好比汽車的引擎,但是它只能往前衝得很快,卻無法煞車,你會買這樣的車嗎?我想不會。知識,就是伺服器速度的煞車,它讓企業可以依據需求取得適當的環境,隨時加以熱插拔。在哪些市場你可以看到企業對Sun Fire 15K的需求?

事實上,目前的景氣狀況還是不好,可是卻能體認到,企業對於運算的需求還是有增無減。

在我看來,市場可以分為兩層,第一是對大量運算需求高漲的,例如電信、政府、金融產業等。第二層是大量資料的需求者,例如企業的資料倉儲、資料採礦等,都是Sun Fire 15K的目標。

目前在臺灣,Sun Fire 15K已經獲得翔威與TSMC兩家公司下單採用。TSMC本來就是E10K的用戶,對於新推出的Sun Fire 15K,TSMC就訂購了2臺。至於翔威,則是因為示範地點需要,因此訂購了1臺Sun Fire 15K。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