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螢幕截圖

都蘭診所自成立以來,就在臺東力推遠距在宅會診。都蘭診所所長余尚儒日前在中榮國際智慧醫療高峰論壇中指出,有別於常見的五官科/急診遠距會診和疫情之下的視訊診療,在宅醫療是指,將醫療服務帶入民眾的生活,比如到家中、廟口或文健站等社區據點,來替民眾看診,甚至提供健康照護至民眾生活的最後。這麼做,醫療服務地點有更大的彈性,全臺灣目前也有約15萬名民眾接受在宅醫療服務。

聯手國衛院,搭配5G和雲平臺展開遠距在宅醫療計畫

自2020年開始,都蘭診所也與國衛院、中華電信展開在宅醫療計畫與基礎建設,來強化在宅醫療服務。他們針對民眾需求和醫護需求展開計畫,比如,針對醫護人員進行臨床操作訓練,包括超音波、鼻咽內視鏡等居家醫療儀器,並舉辦在宅醫療教學工作坊,同時也針對民眾端,進行系統開發和網路基礎建設,像是5G醫療照護網整合平臺和診療儀器。完成後,雙方在2021年展開示範,導入1部行動醫療車、5G遠距會診網和線上遠距教學平臺等,由行動醫療車提供多種檢查儀器,如超音波、心電圖、內視鏡等,來即時提供病患和家屬檢測結果和衛教。

這部行動醫療車自去年1月啟動,每周都會至3處巡迴站點提供服務,至去年12月,共提供了156次服務。他也分享,都蘭診所遠距會診主要鎖定心、肺和復健科,遠端有臺大醫院整合醫學科、高雄長庚醫院心臟科支援,而最常使用的診療儀器為超音波,再來是心電圖、即時血液分析和內視鏡等,與一般常見的眼耳鼻喉和皮膚科等五官科遠距診療不同。

在遠距會診部分,「會診很常是連續但不同步的事件,」余尚儒因此認為,會診最重要的是資料收集與傳遞。比如透過5G遠距會診平臺,先記錄患者狀況,在回診當天提供資訊給遠端醫師,並參照醫院看診規格,來記錄醫療行為和處置(如下圖)。同時,他們也打造一套遠距會診教學平臺,包括居家衛教和居家醫師核心能力認證課程影片,來讓醫護使用。

余尚儒也揭露了詳細的遠距會診流程,以即時超音波視訊會診為例,在看診前1周的前置期,在地醫師得先進行超音波檢查,並提出會診需求、建檔和準備資料,至會診當天的看診初期,個管師得先測試設備、量測病人生命徵象數值,並取得病人錄影、會診同意。再來就是會診進行時,在地醫師與遠端醫師討論超音波影像和處置,個管師則協助記錄。會診結束後,則由在地醫師與患者和家屬說明狀況,並填寫會議記錄、歸檔等作業。(如下圖)

下一步要擴展在宅醫療醫師網路

在宅醫療發展至今,余尚儒也有不少心得,比如,在地端醫師得先熟悉儀器操作、強化現場操作信心,同時,都蘭診所也在思考,如何讓1小時的看診達到規模效益與品質兼顧的模式。未來,余尚儒要建立醫師網路,來讓更多醫療院所和專科診所投入在宅醫療,同時也希望,這種在宅醫療模式可納入正式醫療給付系統。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