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銀行業IT採購需求的調查中,我們以問卷調查了臺灣前10大銀行業者,其中包括臺灣銀行、土地銀行、合作金庫、彰化銀行、第一銀行、華南銀行、臺灣中小企業銀行、中國國際商業銀行、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以及世華銀行,最後則回收到7家由資訊部門中高階主管所填答的問卷。另外說明的是,在取樣的這些行庫中,資訊部門人力都在100人以上,最高則約450人左右。
IT預算知多少?業者很保守

在調查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也許是因為銀行業保守謹慎的習慣所致,多數受訪者對問卷中所提及的「採購預算」,以及「採購預算佔總預算比例」2項問題多不願正面回答,但是回覆其他問題的配合度則相當高。

分析銀行業在2001年的IT採購情況,軟硬體的採購是共同的重點,網路系統的比例也相當高,同時已有不少銀行選擇以委外方式取得備援服務。2002年的採購重點也是在軟硬體更新上,資料庫系統的預算比重明顯偏低。

如果比較兩個年度的IT採購預算,只有1家銀行表示新年度預算會增加。該銀行主管表示,「因為整體業務都需要e化,確保所有分行24小時、365天的服務水準,以及異地備援,因此包括網路與系統方面都有升級的需要,因此明年將增加一倍的IT採購預算。」

有2家銀行表示下個年度預算會減少,因為2001年已經完成更新與建置,新的年度將不需要像今年一樣大規模支出。他們也補充指出,在長時間的積極投資後,銀行的IT採購將進入正常發展期,而非快速成長。不過也有主管說,他們今明兩年的預算相差不遠,「因為沒有大案子要做,所以可望維持原先汰舊換新的規模。」品質、行員與同業經驗最重要

銀行業採購IT產品的考量重點是什麼?雖然品質、價格、服務、口碑與品牌都影響採購,不過多數銀行最關心的還是品質與價格。而同業、行員、專業刊物的意見也是重要參考。

銀行主管表示,遇有採購需要時,他們多半會先蒐集資訊,例如邀請相關廠商做產品簡報、參考同業經驗,並蒐集線上行員的意見。不過在樣本中的3家公營機構,因為採購時別無選擇的必須公開招標,因此「價格」就成了關鍵,不過他們也強調,在招標前他們也會參考各方意見,制定招標的規格。
安全第一,時效穩定至上

在長期累積採購的經驗之後,多數銀行對於現有的設備與服務滿意度是「普通」,不過當記者進一步問到,是否希望資訊廠商的服務再加強時,銀行主管普遍希望資訊業能提供更「專業的」、「專屬於銀行業」的服務,他們認為,目前很多解決方案都還沒有到達水準,「提供服務的廠商應該多花點時間提升技術,以及多了解銀行業的作業流程,而且對自己的產品要更專業。」

同時銀行主管也不約而同強調銀行界對資料安全性、服務快速性以及軟硬體穩定性的強烈需求,畢竟「時間就是金錢」。也有的主管希望廠商多留意一下自身產品的耐用性,並應該將產品設計得更容易使用、移轉與升級。兩年內三家將導入CRM

CRM(客戶關係管理)與Data Mining(資料探勘)是行銷的熱門話題,訪問樣本中,有5家銀行開始研究CRM的可行性,其中1家已經開始使用,2家則已編列預算並計畫在1至2年內正式導入。不過CRM的投資成本不低,銀行對CRM是否真能為業務帶來幫助存疑,所以大多表示還要多找幾家廠商聽取簡報,並參考業界的經驗。

至於Data Mining,銀行業認為它是「很大的工程」,因為要把銀行幾十年來的資料全部倒出來分析整理,而且「要用來做什麼?開發哪些市場?效果會如何?」都是未知,所以導入速度可能更為遲緩,只有1家銀行已經上路。部分銀行也希望能等資料倉儲完成後,再來談Data Mining。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