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在10月31日結束2001財年的HP,在臺灣整體經濟狀況不佳的時刻,仍維持成長的趨勢,由2000年111億新臺幣成長到2001年的112億。HP企業資訊事業群一般商用事業部經理胡世衛表示:「HP成功的在不景氣的環境下維持成長,就我們觀察,商用機種有它高速的成長力道。」

HP的商用機種中,商用PC、筆記型電腦(NB)、儲存設備、PC伺服器為一個領域;雷射印表機又自成一個系統。「在重塑的過程中,HP把商用NB、低階雷射印表機交給群環,PC伺服器、商用PC則交給聯強。」胡世衛說:「如此一來,聯強、精技、群環的產品重疊性幾乎100%。」

新增的聯強、群環同樣也代理全球主流的IT產品,即將與HP合併的康柏自然也在其中。對於外界揣測是否為了合併而搶先布局?胡世衛說:「HP此舉是為了cost effect,並不像外界所想的,是為了合併做布局。」

在HP的定位中,商用系統產品屬於「推動產品(push model)」,是經銷商主動、消費者被動的模式;而雷射印表機產品屬於「貧乏產品(poor model)」,是經銷商只能等著消費者上門的被動模式,運作上不盡相同。

臺灣內需市場主要以大宗標案為主,HP將業務模式分為大宗交易(deal)與游離(runaway),deal的模式在系統產品方面佔有70%,而雷射印表機方面僅有50%。「今年底以前,HP希望在商用系統產品方面尋得200~300家經銷商,以鎖定目標客群的方式銷售HP產品。」胡世衛說。

為了更有效扶植臺灣經銷體系,HP除了精技、群環、聯強、天漢4家代理商外,也希望能拓展經銷商的廣度。為此,HP特別提出一項e-Point計畫,也就是經銷商每賣出一部HP的商用機種,就可以透過網路到HP網站積點,目前臺灣已有400家經銷商、1000位業務代表加入e-Point。

2001財年,加入e-Point計畫的經銷商貢獻不少HP的業績。根據HP統計,系統產品部分,由e-Point經銷商貢獻的營收達56%,預計在2002年1月底時,將可達到60%;在雷射印表機方面,e-Point經銷商貢獻的營收比重為12%,HP希望在2002年1月達到20%的目標,參加的經銷商擴增為500家,業務代表達到1200位。

由於HP進入臺灣商用系統市場的時間不算久,因此市場的基礎也比較小,除了增加代理商、經銷商提升市場佔有率外,HP也設下條件,「這些通路必須要有良好的物流系統,如果系統過於分散,相對的管理成本也會提升,」胡世衛解釋。

在景氣不佳的環境中、cost effect的前提下,雖然市佔率不見得有所提升,但只要能節省一分的成本,就是為自己掙得多一分的競爭力。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