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Tandem公司成立開始,Bill Woo負責伺服器策略的工作從沒斷過。1997年Tandem被併進康柏後,Bill仍舊掌管Tandem Himalaya伺服器。如今頂著策略總監頭銜的Bill Woo,更大力推動1998年誕生的「零延遲企業(zero-latency enterprise;ZLE)」概念,不讓它與「馬後砲」畫上等號。

ZLE的概念並不是康柏的專利,它在1998年首先由Gartner提出。當時Gartner認為,未來在以網路為管理中心的系統中,ZLE的架構將會非常重要。而所謂的「延遲」是技術上的用語,指的是系統對資訊輸入,做出反應所需要的時間。康柏如何做到ZLE?以下是我們的採訪記要:根據IDC統計,康柏高階伺服器的佔有率在下滑,你的看法如何?

康柏並沒有失去我們的市場!因為IDC的分野是用價格來做區分,一旦廠商降低價格,它歸屬的領域立刻就不一樣了。另一方面,因為最近Internet的興起,連帶讓伺服器的需求也跟著提升,目前市場的下滑只是短暫的現象,伺服器對於企業的運算來說,還是佔有重要的地位。

再把眼光拉到Himalaya伺服器來看。它的競爭力在於高速運算的穩定度,隨著網路的興起,我相信Intel-based的伺服器將會快速的成長,因為有很多企業的應用運算都是透過Intel-based的伺服器。但是所有的企業,包括英特爾、HP、康柏都在等,等待一部可以做到ZLE的伺服器。那麼你認為哪些垂直市場對ZLE的需求會進一步發酵?

ZLE就是把所有的資訊集合到一個database上,把各地區的資料都集中管理後,再從中間以最快的速度最回應。目前全球有90%的證券交易所、90%的EDI、80%的ATM以及66%的信用卡業務都採用了康柏的解決方案。ZLE最重要的並不是單一設備的運算,而是整體解決方案。

Himalaya已經能夠取代許多大型主機(mainframe)的應用,採用大型主機的企業,都會是ZLE的潛在客戶。另外,我認為金融、電信產業都將是發酵的主力,其他還有政府單位、零售事業等,因為他們的事業多半與服務相關,ZLE的需求也比較快。Gartner預測,到2010年時,股票交易的基礎將會變成按日結帳的獲利能力,這就與ZLE息息相關。2002年,康柏在ZLE的應用層面與服務領域有何計畫?

應用層面對企業用戶來說相當重要,康柏將會採用整體解決方案的模式提供。第一會在客戶關係管理(CRM),包括知識管理(KM)與商業智慧(BI);第二是運用iPAQ做為企業資訊管理的一環,簡單的說,就是資訊管理行動化;第三是利用供應鏈管理(SCM)讓整個上下游關係更為緊密。另外,隨著無線應用的發展,康柏也會一併整合進ZLE。

服務事業一向是康柏堅持的領域,HP與康柏的合併,有一大部分也是為了IT服務而來,我預計這一塊市場會成長很快。為了兼顧客戶的應用與服務,先前康柏也與全球9家ISV合作,目的就是在共通的平臺、架構上開發相關的應用,對於客戶來說,也是一項保障。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