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0年到2001年,全球各個區域的經濟呈現不景氣,2002年北美、歐洲、日本仍將持續衰退,唯獨亞太地區將微幅成長,而主要成長的動力來自中國大陸。以半導體業的情況來看,意法半導體臺灣區總經理傅錦祥表示:「中國大陸的半導體業目前仍處於萌芽的階段,不過到201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半導體最大市場。」

傅錦祥指出,目前中國的半導體產值仍低,去年整體營收為2.2億美元,「還比不上意法半導體一個部門的產值!」,更別說和臺灣的22.8億美元及韓國的27.9億美元相比。而中國目前有七成的產值是來自於測試、封裝,61%的製程技術還停留在2.0~5.0微米,71%的晶圓處在3~4吋的階段,IC設計更只佔了該產業的5%。

不過從發展路徑來看,中國將從測試、封裝漸漸走到晶圓代工,最後才是IC設計。傅錦祥指出,「這樣的模式,與臺灣半導體業的發展歷程幾乎是一樣的。」他並強調,中國大陸雖然起步晚,但政府當局開始策略扶植,發展相當快,「五年後,中國大陸一定會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佔有重要地位,並發揮很大影響力!」傅錦祥肯定地說。

以上海來說,目前有5個晶圓廠正在建置中,其中4個是8吋廠,採用0.25微米製程,以及一個6吋廠。去年年中,中國當局曾宣稱,未來10年將在上海投資20個半導體廠。預計到2010年,光上海一地就會有超過30條生產線。

而北京也是另外一個半導體發展重鎮,目前已經有許多半導體公司預定在北京設立研發中心。而北京當局則打算到2003年建立5~8座8吋晶圓廠,接著2005~2010再建置10座。「如此一來,未來10年光上海北京兩地加起來,有可能會建立超過45個晶圓廠,這樣龐大的數目,聽起來就很可怕!」傅錦祥說。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正蓄勢待發的中國半導體產業也帶來許多機會。傅錦祥表示,「可以預期的是,未來幾年內,半導體設備以及半導體人才,將是中國非常重要的需求。」

以設備來說,今年第2、3季相較,所有區域的半導體設備需求均為負成長,唯有中國大陸是正成長。在人才方面,傅錦祥舉例,以中芯半導體而言,目前就有300名工程師來自臺灣。未來要撐起這麼大的半導體產業,人才需求量將會更大。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