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榮總資訊室主任郭振宗

圖片來源: 

iThome

今年正式告別疫情衝擊,醫界如何布局IT策略?臺北榮總揭露,今年不只要用公雲服務來優化流程,還要完善容器化環境,更選定5套系統先練兵。

就用雲來說,臺北榮總資訊室主任郭振宗分析,公雲應用可分為雲儲存、雲運算和雲服務三種,雲儲存常見的用法是資料異地備份,但對北榮而言,長年來已有套完善的備份做法,短期內不會改用雲儲存。再來,北榮近期展開北榮聯邦雲計畫,要藉聯邦學習只交換模型參數、不交換資料的模式,來集多家醫院之力,強化各種醫療AI適應力。為此,北榮正建置自家GPU叢集,也不需要雲運算輔助。

於是,他們將目光轉向雲服務,要用發展成熟的資源來優化現有流程。郭振宗指出,他們考量使用者存取需求,比如院內、院外都會使用到,且不涉及資料機密和隱私內容,就適合採用雲服務。

舉例來說,北榮就用公雲架構來打造管理儀表板,方便高層隨時隨地掌握醫院動態,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另一個例子是採用語音轉文字API服務,比如北榮正打造的護理語音記錄功能,就採用語音轉文字API來驅動。甚至,北榮IT最近還評估公雲Email服務,要讓使用者更有彈性地存取郵件。不只如此,北榮還規畫,遠距醫療、精準醫療(如基因服務平臺)等領域,甚至是今年最夯的生成式AI,也都要採用公雲服務。

今年要完善容器環境,挑5套周邊系統先嘗試

不只是雲,IT現代化也是北榮重要的年度工作。今年,他們要建置完整的容器和K8s平臺,包括開發、測試和正式上線的環境平臺,同時還要完成5個周邊系統的容器化,如行政類的押標金管理系統、預算管控系統,以及醫務類的住院管理、個案管理和排程系統。這些系統獨立性高,適合IT團隊練兵,不只可善用容器技術來提高系統可用性和穩定性,也可以用來學習系統容器化後可能的問題與解法。

累積這些經驗後,北榮才會進一步擴大容器化範圍。至於核心系統的容器化,北榮IT計畫先將跨門診、急診、住院系統的核心服務拆分出來,打造成一個個微服務,透過呼叫方式來執行,並不會一次更動所有系統。畢竟,「改系統就像穿衣改衣,」郭振宗強調,北榮一天就醫人次已恢復至1萬人左右水準,業務量龐大,「系統不能出錯!」因此先採取拆解核心服務的方式,來逐步調整系統。

他也回顧,衛福部近來力推醫院上雲和次世代數位醫療平臺政策,多少會影響醫院用雲和IT現代化的態度。目前,北榮的容器化發展方向與衛福部次世代數位醫療平臺架構一致,團隊也正觀望衛福部FHIR政策動態,短期內計畫用FHIR標準來交換保險理賠所需資料,未來應用則視政府進度,若衛福部制定出完整的臺灣核心實作指引(TW Core IG),也就是將常用醫療單張的FHIR規格制定好後,北榮將同步跟進、擴大交換情境。

今年要建GPU叢集,也積極嘗試生成式AI

北榮另一個重要年度工作還包括AI。今年,他們投入大筆預算來建置GPU叢集,一方面要推動北榮聯邦雲,一方面要用來執行全院AI專案。

他們的策略是,由2021年成立的醫療AI發展中心推動全院AI專案,並聯手北榮大數據中心、醫研部、資訊室和相關部科,由相關部科提出AI專案,由資訊室負責平臺建置、資料介接,並由AI中心統籌應用發展,來將成熟、可落地的AI應用於醫院場域。同時,他們也會挑選有外推潛力的AI專案,來申請食藥署智慧醫材(SaMD)認證,或技轉給醫資廠商,來向外推展北榮AI力。

就AI應用領域來說,北榮也不設限,只要符合能提高病人福祉(如病安、治療等)和優化臨床流程的原則,就會展開專案。至今,北榮開發的AI應用涵蓋多種領域,如智慧病歷、智慧編審、護理流程改善、醫療診斷和治療決策支援等,此外如基因定序、腦神經科學、數位病理、病人安全等領域也不例外。

特別的是,北榮也積極嘗試生成式AI。他們採用微軟Azure OpenAI服務,並以自家資料來優化大型語言模型,嘗試打造內部AI助理,來回答職員問題。此外,他們也用生成式AI來協助醫師製作衛教手冊,比如不同基因的介紹,文章生成後再由醫師逐一檢查,來縮短編纂時間。另一個例子是,利用模型來快速分析資料、產出表格摘要,來供使用者參考。

放眼整體醫療業生態,郭振宗觀察,醫療業對AI的應用既期待又怕受傷害,雖然AI能帶來便利、優化醫療服務流程,但醫院又擔心AI因訓練資料不完整,而造成誤判。「所以,可信賴或可解釋AI就變得很重要,」尤其,AI會是未來醫療服務過程中很重要的幫手,「人機如何協作、如何將AI整合至原有HIS流程中,都是未來醫療AI能否落地的關鍵課題,」他說。

數位轉型瞄準無紙化和結構化,為未來加值應用做準備

另一方面,數位轉型依舊是北榮持續推動的核心工作,鎖定無紙化和結構化兩大策略。就無紙化來說,北榮病歷無紙化程度已達99.5%,因此聚焦行政類單張數位化,已陸續將160種單張數位化,目前正在精進剩餘的10幾種。郭振宗補充,資訊室也針對複雜的表單,獨立開發系統,比如押標金系統,來處理廠商標案和合約簽署流程。

北榮另一個無紙化重點是電子同意書簽章,這就得考量簽署便利性、設計完整流程,才能有效推動。「這是最後一哩路!」郭振宗點出,同意書數位化不單單是無紙化,而是為了後續流程的把關。因為,同意書數位化簽署後,才能整合到系統中進行勾稽,比如病人未簽署手術同意書或麻醉同意書,系統就不會將病人納入麻醉或手術排程。這麼做,不只更能即時確保臨床流程正確性,還能將多項服務串聯起來,提供更好的治療和處置照護,改善病人旅程(Patient journey)。

類似概念的還有結構化,這包括記錄結構化、報告結構化和表單結構化三類型。結構化意思是,將過去開放式文本(Free text)的自由書寫方式,改為勾選式或固定欄位式,來讓第一線醫護等使用者填寫。

如此,就能統一書寫格式和資訊表達形式,更有利於後續加值應用,比如看診勾選特殊疾病時,就能觸發系統,即時通知醫護。而且,這些資料更利於後續AI模型訓練與預測,減輕資料前處理負擔。甚至,這對未來資料標準的轉換工作(也就是從CDA R2轉換為FHIR)有所幫助。

與數位轉型相仿,今年,更多產業開始關注ESG企業永續,醫療業也不例外。

談起ESG目標,節能減碳是北榮力推的主軸之一,比如建置智慧能源控管系統,來掌握全院能源使用狀況,以及採用水冷主機、挑選最佳時段來製冰,降低耗能。另一個主軸是優化環境和體驗,像是將北榮打造為公園醫院,要借助更多綠化環境設計,來讓醫病有更放鬆的體驗,此外,北榮還擔任WHO健康促進醫院、打造多元友善環境,更特別改善醫院行政措施,將流程說明透明化,讓病人和大眾更容易理解醫院行政措施。這些正是北榮落實ESG永續的方式。

 相關報導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