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上雲的第一天,焦點就是節省成本。」沃爾瑪全通路成本維運團隊資深工程總監Tim O'Brien特別強調。
沃爾瑪(Walmart)是全球最大的零售集團,分店數超過1萬家,2023年全球營收超過了6,110億美元(臺幣1兆9千億元)。早在2015年時,沃爾瑪就全力擁抱雲原生,打造了核心數超過20萬的OpenStack私有雲,現在更是超過100萬個核心。2020年時,沃爾瑪用Kubernetes打造了一個沃爾瑪雲原生平臺(Walmart Cloud Native Platform,簡稱WCNP)),可以調度超過93,000個運算節點,來執行高達54萬多個Pod叢集,也讓網站後臺每個月有能力發布170,000次調整,比前一代架構足足增加了1,700倍。
後來,沃爾瑪更進一步發展成混合雲架構,2022年,他們揭露了現代雲架構:「三雲模式」(The Triplet Model),結合了兩家公雲和沃爾瑪私有雲,打造了一個分散三地的超大規模混合雲,運用不同公雲來提高彈性和擴充力,上面部署了一套智慧型網路流量管理平臺,還有沃爾瑪已經開源釋出的維運管理平臺OneOps和雲原生平臺(WCNP),來支援全球2萬8千人規模的技術團隊,發展各種創新應用。
電商業績首度破千億美元,每周活躍用戶年增17%
2023年對沃爾瑪來說,是自家電商業績破紀錄的一年,首度突破了1千億美元,占了該公司總營收的16%,電商平臺每周活躍用戶更是成長了17%。如何整合線上線下提供全通路的購物體驗,成了他們2024年的重要發展目標,甚至,跨通路產品搭售成了年度重要的產品策略重心。
擁有全球數一數二超大規模的企業雲,沃爾瑪的雲端成本支出也相當驚人,雖然他們從沒對外揭露明細,只坦言,隨著電商業績比重提高,雲端費用也節節增加。
早在2018年,沃爾瑪開始引進Azure和GCP等公雲,來分攤自建OpenStack私有雲的工作量,控管整體基礎架構的用量和成本。沃爾瑪找來當時擔任全球產品DevOps和SRE團隊軟體工程總監的Tim O'Brien,來負責這項計畫,由他統籌沃爾瑪全球雲端用量和成本管理。
3年前開始注意FinOps,調整多雲戰略來提高成本效益
2021年時,沃爾瑪開始意識到FinOps(雲端維運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由Tim O'Brien帶頭調整多雲戰略,率領沃爾瑪全球技術部門的全球平臺團隊,思考如何在全球架構下達到更高的成本效益。
Tim O'Brien的第一步是先整合多雲的成本報表資訊,彙整了四十多種資料來源,包括了各種雲端用量、成本和維運的數據,用來驅動每天成本、用量、效率的決策,來發展出一套適合自己的雲端省錢維運方法。
2022年,Tim O'Brien將這套雲端維運方法,擴大應用到沃爾瑪美國市場的通路和供應商管理。2023年則更近一步擴大到沃爾瑪全球的線上與線下全通路。而Tim O'Brien也成為沃爾瑪全通路成本維運最高負責人,要與全球技術平臺團隊、內部戰略團隊、科技財務團隊聯手,訂定一套跨部門的雲端用量預測和效率衡量方法。
FinOps要成功,第一步得讓工程師聚焦每一天的花費。沃爾瑪自製了一項專案成本工具,可以畫出每個工程團隊每天花了多少錢,以及用在哪裡。這個工具可以從專案、團隊、部門、子公司等不同層級的分類,來檢視每個層級的每天雲端成本明細。(圖片來源/Walmart)
熱門新聞
2025-01-26
2025-01-26
2025-01-26
2025-01-24
2025-01-24
202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