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生化科技股正熱,其中美國的Amgen公司更是其中的大熱門,令人訝異的是,做啤酒的日本麒麟公司,正是最早投資Amgen的大股東之一。「其實臺灣的高科技產業,也應該學習麒麟公司,怎麼利用賺來的錢尋找合適的標的投資,或是從事策略性的併購」臺灣法律通商事務所律師黃偉峰說。

黃偉峰曾在臺灣某高科技產業任職,之後到美國與日本工作,在日本曾參與麒麟啤酒投資當時仍是小公司,如今是生化科技界的巨人的美國Amgen公司投資案。最近幾年則成功為臺灣幾家廠商規畫併購案,從事創投工作。知識經濟或苦力經濟?

黃偉峰說:「到國外工作我才發現,臺灣IT產業人士的生活是最累的。我們賺的是結結實實的辛苦錢。臺灣的IT產業人士應該要想,在賺了錢以後,要如何利用這些辛苦錢。」他提出的方法之一就是併購,「如果臺灣的企業開始學習懂得策略思考,利用併購、財務操作,至少我們不必那麼辛苦,看景氣吃飯,這才是知識經濟。」

其實,對IT產業來說,併購其實不只是「躺著賺錢」的方法,而是一種生存方式。麥肯錫顧問公司指出:「無論是為了持續產品研發或是行銷,對高科技公司而言,併購是不可避免,而且必須持續進行的。」簡單的說,「不買就會死。」

麥肯錫公司分析,主要原因有二。首先,高科技產業變化的腳步太快,以致各公司必須以較為積極的的方式進行投資。舉例來說,在1993年名列高科技100強的公司,平均可以停留在榜上的時間大約有7年左右,但是到了2000年,卻跌落到只有3年。其次,高科技產業是「贏家通吃」的產業,以軟體業為例,軟體業63%的獲利就掌握在2%的軟體公司手上。併購是為企業買保險

麥肯錫顧問公司分析,對高科技公司而言,併購可以填補公司本身沒有的產品線,或是藉此打開市場,或以比較快速的時間取得某項技術或能力,藉以主宰市場。因此,在高科技業,如果不能成為該領域中的龍頭老大,就有被併購的危險。從事併購,等於就是替自己買保險。

麥肯錫公司比喻:「高科技業併購就像外科醫生一樣,最好的往往是最忙的,最忙的也常常是最好的。」 麥肯錫去年調查485家高科技產業公司發現,在金字塔頂端(即市值增加逾300億美元,股東收益年複合成長率(CAGR)大於39%的公司,執行併購的次數是競爭者的兩倍,進行策略聯盟的次數則最多十倍於競爭對手。避免併購跌跤,先設目標

然而,不可否認地,更多數據顯示,企業併購十件中差不多就有半數以上失敗,甚至不乏併購失敗,連原有的優勢都丟掉的例子。很多人就批評,很多併購背後所隱藏的其實是企業主的財務操作考量,不然就是公司領導班子「澎風」的結果,失敗後同時毀掉兩家公司。

要如何避免這樣的情況?黃偉峰的建議是:「最重要的是要確定公司發展方向,再訂定策略,選擇合適的標的進行投資或併購。如果沒有確定方向,就必須藉助專家,或是引進專業經理人,以企業現有的資源為基礎,再進行調整、諮詢、評估,再選擇投資或併購方向。」

麥肯錫公司指出,無論是康寧(已出售廚具部門,目前為光纖通訊的領導廠商之一),或是IT產業的英特爾、IBM、昇陽等成功的高科技公司,都有下列特徵:(1)從事併購前,都會設定公司目標;(2)只選擇可以完成或促進此一目標的併購案;(3)這些公司都懂得如何讓併購案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以免夜長夢多。最後,他們都懂得讓他們的併購轉換為對企業營運有利的價值。

很多人都有一種觀念,認為併購案必須花大錢,或是必須買下公司的所有股份,才能完成併購或達到併購的目的。黃偉峰說,其實不然。

黃偉峰指出:「企業併購的形式很多,除了基本的M&A以外,還有很多變化形式,例如分割(spin-off)、股份轉換(SWAP),或是公開收購、融資併購(LBO)、管理併購(MBO)等,若能巧妙運用,你不一定要花很多錢,甚至可以融資併購。如果你有相關知識,懂得操作,也可能不用花錢,而且例子很多。」「小而美」最重要

麥肯錫則發現,那些頂級公司從事併購都是循序漸進的,這些公司很少會從事那種「一鳴驚人」(blockbuster)的併購,多數併購案不會超過本身公司市場資本額的1%,一口氣買下對方50%以上股份的交易更少。雖然這些公司的市值比一般的公司大很多,但是與其他小公司從事的平均7億美元相比,這些高科技公司的併購案平均為4億美元左右。

分析箇中原因,就是因為併購案小,才能簡單化,留下較多的時間做為雙方談判與整合內部之用。相形之下,大型交易反而容易因為牽涉過於龐大,期間的曲折,反而使交易結果與併購初衷越離越遠,最後導致失敗。

什麼時候適合併購呢?麥肯錫並沒有提供一個肯定的答案,只提出企業應該了解現狀,除去成長遲緩,且非核心的業務,再透過併購或投資,使企業跨入一個新的領域。

併購沒有天才,只能從失敗中學習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臺灣企業多半屬於中小企業,如何承擔併購的風險?麥肯錫指出,其實即使是嫺熟於併購的公司,也會有失敗的經驗,但這些公司從來沒有因為併購有風險就停止併購的腳步。而是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如何提高併購的成功機率。

麥肯錫分析,企業成長有三個階段,即萌芽期、發展期,與成熟期。每個企業可以根據該時期面對的問題,訂定併購策略。

舉例來說,處於萌芽期公司的兩個當務之急是:(一)建立客戶基礎;以及(二)積極提升或改善公司技術。到了發展期,則必須持續研發,以維持快速獲利。一般來說,成功的公司會選擇四種方式達到目的:擴大營運規模、改善客戶關係、在市場上掌握某種平臺,並積極研發創新。到了成熟期,規模經濟的效益是否能夠顯現,就成為此階段的企業關注的問題。因此,擴充與整合就成為主軸。雖然企業的定價策略、資產管理、通路經營,還是很重要,但應該以這兩個主軸為主。

「其實所謂『知識經濟』說穿了沒有什麼,就是『知道與不知道』的差別而已。」黃偉峰說,「如果你能夠隨時懂得從公司發展方向與策略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就是一個開始。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