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終於公布了他們自己GAI戰略,也就是「蘋果智慧」戰略,同樣也是瞄準Cloud+Edge,這一步跟微軟今年Build的戰略轉向是一致的,不再單靠公雲AI服務來實現。

但是,蘋果打出了一個最大的差異化,就是「私有AI」的概念,可由個人高度控制,資料不會外流(就算要外流,也是個人自己決定授權出去,例如給外面的Chatgpt,不算蘋果的責任,而改由個人自己付全責。)

私有AI在個人裝置(筆電,平板,手機)上雖然容易實現,但這些裝置算力不夠,怎麼辦?還是需要雲端算力,所以,蘋果搭配推出了一項「Private Cloud Compute」(私有雲端算力),這不是一個新技術或新產品(很多公雲的VPC服務就是如此),就是讓使用者自帶金鑰(避免公雲偷讀資料,或傳輸過程遭攔截破解)來加密上傳到雲端的所有資料,就能讓所用的各種雲端服務,用起來像「自己的雲端環境」,只有自己才看得懂所有上面流動的資料,蘋果還承諾不會儲存任何資料,更開放第三方來查驗隱私做法。

透過這個「私有雲端算力」,蘋果更喊出一個新口號「AI隱私的全新標準」,包括了「你的資料永不保留」、「只用於你請求的用途」、「可驗證的隱私承諾」這三點。蘋果也強調,「私有雲端算力」服務,將會遵守這三項要求,會開放第三方來查驗(標準三)。

試著想像,當年,蘋果提出APP追蹤透明度(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簡稱ATT隱私策略,對臉書帶來多大的影響(多大的憤怒),這一次,這個AI隱私標準,也可能會帶來同等,甚至更大的標準影響力。這才是蘋果GAI戰略更大的戰略目標,不是主導技術,而是主導標準。

我感到好奇的是蘋果用「私有雲端算力」而非VPC,或者私有AI算力來描述,這也透露出,蘋果默默展開了另一個新的公雲服務產品線,私有的雲端算力服務。未來說不定,會開放給第三方,就變成了公雲常見的VPC,上面可以放各種雲服務,VM,容器,Serverless,有的沒有。或者,可以把蘋果提供的SDK和服務,放到這個私有雲端算力環境來執行,就變成了私有的蘋果API服務產品線
蘋果再次以Siri為UI體驗的核心,打造了一個多模態通用型UI(以前只能用講的,現在也可以打字,Chat with Siri,之後,vision眼鏡中的手勢說不定也可以跟Siri整合),用GAI來升級Siri的互動能力,

不過,蘋果沒有將外面的LLM,例如ChatGPT放到Siri核心,而是改用「整合串接」形式,短時間,可以用Chatgpt的GPT-4o的能力,彌補Siri現有理解能力的不足(畢竟比較慢發展),以便和其他對手(AI PC、AI Phone、Copilot+PC競爭),長時間,可以整合第二家(Google Gimini),以夷制夷,來和OpenAI談到更好的合作條件,例如透過Siri呼叫Gpt-4o竟是免費,可用額度應該不會太少,不像現在的Chatgpt免費版,半小時不到就用完免費額度。

另外一個採取「整合串接」外部LLM服務的優點就是,Siri都會取得使用者的同意,才會把資料丟給Chatgpt,這就是責任轉嫁,讓使用者自己對提供出去的資料負責。蘋果自己仍然維持「完整的隱私捍衛者」形象和價值。

最後一個好處是,哪一天蘋果跟OpenAI鬧翻(條件談不攏),隨時可以「斷開」不再整合,這也就讓 蘋果有一把大刀,可以隨時砍斷與OpenAI或其他廠商的合作,不會被綁定。(等到自己LLM夠強,蘋果應該會慢慢砍斷或削弱,與其他人的連結)

資料保護和隱私威脅是雲端GAI服務最大的考驗之一,蘋果很聰明地用自己的品牌價值(隱私捍衛者),創造了另一種類型的GAI服務模式。

雖然蘋果整場Keynote都聚焦在「個人」、「你的資料」、「你的控制權」,但是企業用怎麼辦?說不定,蘋果正在醞釀「企業管理平台」,把這些個人可以高度控制的裝置上的「個人控制權」整合到一個單一控制平台,來套用企業隱私和資安政策,就變成了「企業高度控制」的「員工個人裝置」了。應該很快就可以看到這類企業級產品的誕生。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