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WEF)在1月15日發布了《2025年全球風險報告》,此次剛好是該報告發布的第20周年。在今年短期風險中,第一名是科技類型風險,這已是連續兩年有此狀況,長期風險仍以多項環境風險為主、科技風險次之。

基本上,WEF將風險分成五大類,包括經濟、環境、地緣政治、社會,以及科技風險。

根據2025報告內容指出,未來2年全球十大風險而言,科技風險居於第1名與第5名,最值得優先關注,分別是錯誤資訊與假訊息,以及網路間諜與戰爭。

其他重要風險包括:環境風險居於第2名、第6名,分別是極端氣候、污染;地緣風險居於第3名、第9名,分別是國家武裝衝突、地緣經濟對抗;社會風險佔據第4、7、8、10名,最高是排第4的社會兩極化。

值得我們關注的是,關於「錯誤資訊與假訊息」一項,已是連續兩年居於短期10大風險之首。

對此狀況,報告中特別強調生成式AI在大規模產生虛假或誤導性內容方面的作用,以及與另一項風險社會兩極化的關聯。

同時,WEF也直截了當指出,社會接觸到的虛假或誤導性內容數量是持續增加,讓公民、企業與政府辨識真實資訊的挑戰更加艱難。

更關鍵的是,在錯誤資訊、社會及政治兩極化這兩者的交互作用下,進一步加劇演算法偏見的風險。而且,演算法偏見也成為加劇錯誤資訊的推手,在這樣的態勢下也讓威脅者有機可趁,利用演算法偏見上的漏洞來擴大影響力。

此外,還要加上全球數據治理與監管政策各異,這也造成公民數位足跡面臨隱私保護與監控風險的兩難局面。

面對社會分裂感日益增強的狀況,在一個分裂世界中是否可能達成共識是否可能?WEF列出幾項建議,例如:企業需加強技術與倫理培訓,減少演算法偏見,政府與社會應推動公民數位素養教育,提升隱私保護與辨識假訊息的能力,同時建立AI使用的透明框架,才能讓數位生態重建信任基礎。

在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的2025年全球風險報告中,科技類型風險成全球最大挑戰,錯誤資訊與假訊息(Misinformation and disinformation)連兩年居於首要風險,網路間諜與戰爭(Cyber espionage and warfare)排第五;至於長期風險排名第一仍是環境類型風險的極端氣候事件。

另一項不可輕忽的科技風險是排名第五的「網路間諜與戰爭」。這項風險日益嚴峻的原因,同樣與其他風險項目有所連動。WEF提到多項重點,例如,虛假或誤導內容的氾濫,導致地緣政治環境更加複雜化,地緣經濟對抗的這項風險,從前一年度的第14名攀升至第9名,在這種局勢下,政府主導的商業網路間諜活動也可能會變得更加頻繁。而且,上述這些也都是與國家武裝衝突高度相關的風險。

換個角度,從未來10年的十大風險來看,WEF指出最主要還是環境風險,涵蓋第1到第4名與第10名,科技風險也不容小覷,居於第5、6、9名,當中不僅是包含錯誤資訊與假訊息、網路間諜與戰爭,還有一項是「AI技術的不良後果」。WEF指出,這項風險在短期風險排名仍低,但在長期風險卻是上升幅度最大的風險之一。

WEF在1月13日還有發布一份《 2025年全球網路安全展望》報告,當中指出地緣政治緊張、技術快速發展,使得網路安全複雜度超越以往,不論是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供應鏈的日益複雜、新興科技的快速採用,以及不斷增加的法規要求,都加劇了這種複雜性。而這樣的複雜性,也導致了網路安全的不平等現象變得日益嚴重,資源較少的組織更難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威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