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列為「挑戰2008─六年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十大建設計畫之一的「數位臺灣計畫」,近日在臺灣舉辦一連4天的研討會,不難發現,與會人士除了政府機關相關人員之外,也有不少的民間業者,這都是因為數位臺灣6年計畫中所提列的362億元預算中,約有300億元的比例將委由民間業者執行。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副處長何全德表示,電子化政府委外服務趨勢可以由幾個部份來看,包括由自行建置轉為購買資訊系統、從開立軟硬體規格轉為設立服務水準、從短期及一次性的關係轉為中長期關係、從買賣關係轉為策略性合作夥伴關係、從解決個別問題轉為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等。

何全德認為,未來政府八千多個資訊相關人員的角色將由軟體開發設計、系統操作管理等轉為決策支援、委外業務規畫、需求規畫及安全管理與稽核等。

不過,如何鑑別委外的業者能力,亦是政府重視的環節之一。資策會表示,數位臺灣計畫影響深遠,政府必須思考合理委外要點,也因此,政府希望業者可以申請國際認證,並且會陸續推動臺灣業者申請國際認證。此外,資策會也表示,國際化競爭是未來無可避免的趨勢,臺灣業者如能藉由數位臺灣計畫增加發展規模,同時提昇發展及管理水準,將可帶動臺灣業者國際化能力。

資策會也建議臺灣業者可申請CMM/CMMI國際認證。CMM是美國政府委託CMU-SEI的研究成果,可用來評估軟體發展者能力並協助改善軟體品質的方法,後來陸續應用於軟體工程、系統工程及軟體採購;而CMMI則是由SEI在2000年底持續發表的模式,有軟體工程、系統工程、整合式產品與過程,以及採購等4種模式。資策會提供的資料指出,目前全球約有700多個單位通過CMM認證。

為了推動臺灣業者申請CMM/CMMI認證,臺灣政府除了進行人才培訓外,也舉辦不少研討會,並預計在今年8月的軟體大展中設置CMMI專區。但資策會也坦承,SEI認證之講師、評鑑員及輔導顧問機構多需由國外提供,必須多加推廣培育人才。

為了促進臺灣軟體業者加入國際認證,資策會分別由技術面、環境面及政策會提出建議。在技術面上,建議業者參與SPIN聯盟(Taiwan 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 Network;臺灣軟體流程改善聯盟),與國內外進行技術交流;另也可將認證評鑑重點及內容編輯成評鑑指引,方便業者參考。在環境面上,建議政府提高認證補助額度,以減輕業者負擔;培養臺灣講師、主任評鑑員,以及建立臺灣認證機構等。在政策面上,建議政府進行政策性宣示則可加速業者取得認證的決心;政府標案,對於通過認證業者給予優先考量。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