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B計畫是一個全新的嘗試,多數廠商在執行計畫上也是「摸著石頭過河」。臺灣製造業的最大本錢就是成本與速度,執行一段時間以後,B計畫廠商皆表示,電子化能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減少庫存和錯誤。

對於製造廠分布全球的廠商而言,B計畫的最大好處是集中統籌,有效運用資源。EMS業者緯創資通全球有8個製造點,採購處協理黃淑貞表示,過去曾經發生過新竹廠調不到貨,菲律賓廠卻有一大堆庫存的狀況,如果透過單一窗口掌控協調,可以避免過這頭過剩、那頭卻不足的窘境。又例如大眾電腦,全球有4個供貨倉庫,如果沒有中央統籌,政大企業管理研究所教授黃思明半開玩笑地說:「那到底是1個大眾,還是4個小眾?」

透過資訊化,利用資訊系統及流程的改進,生管不用人工查看工令未領料及庫存狀況,只需透過電腦系統即可列印有庫存可領的補領料單,減少生產作業時間,總部也可全盤掌握進出貨訊息。

透過電子化,更可以減少錯誤。仁寶電腦處長張玉雲表示,過去平均每月進口報單的錯誤筆數平均為30筆,出口報單錯誤平均筆數更高達250筆,在B計畫導入後,出口錯誤筆數降低為1筆,進口錯誤筆數降低為3筆。

主機板業者微星過去常常因為缺料導致生產線必須停頓的問題,每次斷線的損失高達200萬元,該公司方面指出,導入B計畫以後,使微星在這上面的損失大大降低,過去每個月平均斷線停頓132小時,現在則降低至16小時,可以說每月節省了1455萬元。

由於資料有效控管,可發揮降低庫存的效果,大眾電腦物料庫存率在導入後降低16.4%,存貨周轉率則由6.38次提高為7.94次。訂單資訊也變得更加透明,一般訂單必須經過驗收、立帳、發票、付款等過程,買主和出貨方都必須不厭其煩地以電話聯繫,但透過VMI(供應商庫存管理),簡化為入庫單與出庫單,一張表單即可串連所有表單。黃淑貞表示,以前緯創本來都是人工去詢報價,改用電子化詢報價系統以後,詢報價過程從24小時縮到4小時。各個步驟簡化、優化的結果,使得達交率大幅提升,許多廠商宣稱已可達到955(95%貨物5天之內送到下單客戶手中)的水準。

英業達副總經理林欽文表示,除了生產、庫存上的效益以外,還能夠節省許多資訊反覆輸入的人力,減少人工輸入的成本,並可降低郵遞、電話等連線費用。 除了實質可見的效益,大眾資訊與網路事業群總經理許健認為,A、B計畫還有另一項功能:改變公司文化,讓公司在資訊化的環境中學習如何不耗虛功,同仁必須先體認到資料精確的重要性,提供正確的交換資訊,避免資料重覆輸入,許健說:「否則必然導致garbage in,garbage out。」

導入B計畫除了中心廠本身節省成本、提高效率之外,加入這項計畫的供應商也獲益良多。致伸公司協理林世傑便舉例,該公司有一個供應商,在導入前原本有3個人員在負責處理與致伸的訂單業務往來的事務,導入之後一切都電子化作業,人員降到1人。

華宇電腦供應鏈中心副總經理鄭鴻瑩表示,像經濟部A、B計畫這類「全體總動員」類型的整合行動,對產業來說是非常必要且意義非凡的。「十多年前工研院推動了一個筆記型電腦共同設計方面的計畫,造就了今天臺灣筆記型電腦產業。而這次經濟部推動A、B計畫,將IT業者的供應鏈建立起來,相信對於整體產業競爭力的提升,幫助很大。」鄭鴻瑩說。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