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光學記憶體及光學資料儲存國際研討會(ISOM/ODS)」在夏威夷召開每3年一度的例行會議,此次議程重頭戲是業者在Blue-ray Disc的開發進度。
此次ISOM/ODS會議中發表的技術,以松下等9家公司為核心所制訂的規格為主。但其實全球整個光儲存媒體業者都在分頭開發Blue-ray Disc,只是所採取的細部技術方向不盡相同。目前除了這9家公司自成一個陣營之外,日本業者東芝則自立門戶,打算獨自開發自己的規格,而臺灣工研院光電所走的路線又和前兩者不同。
以這3條開發路線來看,最大的差異在於所使用的雷射焦距不同,其中9家公司使用的是數值孔徑(NA)0.85,東芝採取NA 0.6規格,而工研院光電所則朝NA 0.65的方向開發。一般來說,NA值越大,所產生的光點越小,能夠讀寫的資料密度也越高,也就是容量越大,所以9家公司所鎖定的技術將可以開發出容量最高的產品。不過,NA值越大的產品,技術也較難。
東芝之所以獨樹一格走NA 0.6規格,主要原因是考慮到未來Blue-ray Disc與現有的DVD規格相容性的問題,因為DVD所使用的就是NA 0.6技術。這個規格的產品,單面容量大約在18GB~20GB左右。根據日經新聞的報導,該公司將在今年內確定規格標準,並在2003年投產。
工研院目前也積極開發,光電所資料存取技術處電控技術部經理盧樹台表示:「光電所會從光學讀寫頭開始做,接著再搭配其他零組件試著完成碟機的系統整合,再來還會開發碟片。」
目前光電所在讀寫頭的開發進度在掌握當中,預計在年底可以完成開發工作。同時也積極研發搭配使用的動壓軸承馬達、防止高速運轉不穩的制震技術及相關的零組件產品。
另一方面,DVD Forum為了因應Blue-ray Disc未來的發展,日前也成立了一個工作小組(WG11),從事規格制訂等工作。DVD Forum方面希望能將規格統一,以利未來市場的推展,特別是期望正如火如荼推動Blue-ray Disc的9家公司能夠在WG11中,與其他業者一起找到共同的解決方案。不過目前會員們的發展方向仍然分歧,而且互不相讓,更何況部分業者已經進入試產階段,要再重新接受討論之後訂出來的規格,恐怕也有困難。看起來,這回DVD Forum又將再次面臨像DVD格式一樣,出現「Forum版」及「業者小團體版」的分歧局面。
工研院光電所是DVD Forum執行委員會的成員之一,也一直是會員中的模範生。在DVD時代山頭林立的規格中,光電所一直忠實跟隨Forum的規格,曾經開發出DVD-RW的光學讀寫頭等產品。後來Forum方面推動整合DVD-RW及DVD-RAM的DVD-Multi,光電所也全力投入開發,堅守Forum版規格的推動。雖然未來在市場上,鹿死誰手還不知道,不過在選邊站的過程中,孤注一擲的風險往往是比較高的。
在這方面,業界的作法顯然比較靈活,許多業者既是Forum成員,也加入次團體。 從這個角度來看,臺灣業者似乎保持了「最高的彈性」。因為到目前為止,無論在DVD或者Blue-ray Disc,臺灣業者「立場中立」,並沒有投入資源去做任何一種規格原始技術的開發,準備等日韓等業者將規格確定、關鍵零組件做出來以後,再透過授權並買現成的零組件兜成產品來賣。雖然這是看起來最安全的作法,但是不可避免地,未來還是淪為被權利金綁死的命運。
從產業的角度來看,先不論權利金帶來的負擔,臺灣的製造優勢未來極有可能被中國取代,若想在新時代中找到新的定位,臺灣業者似乎也應該重新評估「製造導向」的自我定位,是否是一種可以可長可久的策略。
熱門新聞
2025-02-05
2025-01-31
2025-01-30
2025-02-03
2025-02-03
2025-02-05
2025-02-05